论校排薪[编辑]
论校排薪是指在广东2015届高校本科毕业生的一场招聘专场中,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招聘技术类新进应届生时发生的现象。他们按院校等级不同,来确定薪资标准。因此社会上质疑这样做不公平,认为是一种变相的“标签化招聘”,有歧视普通院校毕业生之嫌,人为制造了职场上的不平等。
1.论校排薪 - 概述
在用人市场,长期以来似乎都是学历与起薪关系密切,从专科生到本科生再到研究生,学历越高,就业后的起薪就越高,这是学历层次有别、文凭高低不同使然。但是,依据学校等级和声望,公然对不同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明码标出等级价”,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211工程院校7000元,985工程院校8000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9000元。”这是2014年11月在广东2015届高校本科毕业生的一场招聘专场中,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出的技术类新进应届生的薪资标准。这个标准按院校等级不同,起薪点不同。有人质疑不公平。
2.论校排薪 - 原因
企业之所以“论校排薪”,或许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诸如清华、北大等名校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比普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优秀。
3.论校排薪 - 争议
“论校排薪”,引来社会上一些质疑声:“普通大学一样有英才,重点大学也难免有庸才”、“只看院校不看能力,只看出身不管素质”等质疑和批判,同时也得到近四成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明规则比潜规则好”、“教育也是一种投入,投得多,得的也多”、“起薪并不决定未来,要是块宝,早晚会放光”。
一些公司认为,按不同级别院校区分应届毕业生起薪,是公司一贯的薪酬制度,不存在不公平。
而社会一些人士认为。“论校排薪”,是一种变相的“标签化招聘”,有歧视普通院校毕业生之嫌,人为制造了职场上的不平等。
4.论校排薪 - 媒体评论
评论指出,普通大学也会出英才,重点大学也有庸才,哪怕清华北大毕业生,日后不一定都比普通院校毕业生更优秀。中国校友会网2013年发布的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被名校疯抢的高考状元,在职场的表现远低于预期,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较少有出类拔萃的。
企业招聘员工,应该参考毕业院校等级,但最应看重的还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应依照员工的岗位、贡献和能力,若只看毕业院校,对同期被录用者有失公平。招聘之初,若难以判定毕业生的能力大小,也可做到进门标准一致、起薪一致,至于进去拿多少绩效工资,谁考核得好,谁就可以多拿。
这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搞“学历上查三代”、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招,一些招聘会设入场资格审核区,其实都是变相的就业歧视。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