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位[编辑]
《新定位》的作者为特劳特与瑞维金,由李正栓和贾纪芳翻译。是杰克.特劳特 及《定位》后又一力作。《新定位》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话题展开:一、“如何寻找好的定位”。作者借鉴心理学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营销定位的诸种心理原则及其误区。二、“如何进行再定位”。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成功的保证。书中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具体展示和讨论“再定位”的要素与方法。三、积25年的营销企划与咨询经验,作者总结了一整套的“商业诀窍”,其直面问题的实用性和布满例证的实战性,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非常有用。
《新定位》新在何处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CNC中国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宏指出,当读者读过定位论的奠基之作《定位》(POSITIONING:The Battle for Your Mind)之后,为什么还需要再读这本《新定位》(NEW POSITIONING),《新定位》到底新在何处呢?简言之,本书有三大创新点。
创新点1 转向深挖消费者,确立基于消费者的定位方法
定位的观念一旦被接受,“如何寻求好的定位”就成为核心问题,定位在实践运用中的难点是定位路径或角度的选择。因为定位允许有多种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解答路径并不惟一,如从自身优势的角度或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寻找答案。《新定位》的贡献在于,正确强调并深入地挖掘凸现了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定位,将“消费者请注意”的当然立场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扭转到“请注意消费者”的新视角。
其实,如果反思《定位》一书有什么不足的话,主要是它从消费者角度透析定位不够。这一不足已被原作者充分注意到,在该书最后一章结尾处作者推出,“若想定位成功,……必须从局外的角度而不是局内的角度考虑问题”。
然而,真正把握消费者的角度决非易事,《新定位》为此从人的心理分析切入,引证人类大脑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在科学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支持下,努力解读消费者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寻找定位过程中,最终提炼必须记住消费者五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1.大脑的有限性。
2.大脑憎恨混乱。
3.大及的不可靠性。
4.大脑不会改变。
5.大脑不能丧失焦点。
并揭示出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有五种形式的感知风险:
金钱风险(我买这个东西可能会浪费钱)。
功能风险(也许这个商品不好用)。
生理风险(它看上去有点危险,我可能会受伤)。
社会风险(我要是把它买回去,我的朋友们会怎么想呢)。
心理风险(我买了这个东西可能会感到内疚或不负责任)。
创新点2 建构基于应变的重新定位
本书非常重视变化的思维,并提出“重新定位”以适应竞争和变化的策略。作者用大量篇幅(第7-13章)讲述了“重新定位”及其策略技巧。
对“如何去重新定位”这一核心问题,书中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案例研究。书中列举出6个重要案例(从“软件公司”到“石油公司”,从“会计师事务所”到“电视节目”等)加以具体殿示和分析讨论,说明“重新定位”是适应变化的好方法,引导出重新定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有价值的是,启发读者领悟“如何去重新定位”。这种方法类似于进行MBA的案例学习。
针对中国的情况。在此应该特别明确补充一个前提性问题,即是否及何时需要“重新定位”。因为变化基本永恒和无所不在的,而“重新定位”则是有限和必须控制的。不少的中国企业不幸正是犯了过分频繁改变其定位及广告的“好动证”,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创新点3 冲破传统规则和思维定势 强调定位中的感觉创意
定位并不是一种逻辑程式,定位并不能仅仅靠规则和算法自然推演产生出来,这是本书在智慧层面的创新主张,作者自称这是从25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商业诀窍”。
作者在书中提出不少反传统的脱俗观点。例如,“定位中六种陷阱”,“大脑总是倾向于情感,而不是理智”,又例如,作者对市场调查如此“实话实说”:
“市场调查使你头脑混乱”,“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调研存在一些缺陷,其中一个缺陷是,研究者不是因为简单而得到报酬,而是因为竞争。”我们实际需要的数据通常不足全部信息的5%。
“绝不能让数据的洪流冲走你的正常意识的你对市场的个人感觉。”
在崇尚科学逻辑、实证章法的西方学术界,作者强调定位中的感觉创意这一主张显得格外突出。我以为,这一点已与东方的中国智慧相通了,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学问或功夫至极处,便是“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对已有相当专业功夫的人而言,这部分的内容确实是画龙点睛之处,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列重要的是学好专业基础,不宜班门弄斧。
除了上述三大创新点,还值得提到这本书(及《定位》)的写作风格和手法独具新颖之个性,创新的学术思想观点与实战案例列举叉互融,甚至理论退隐或镶嵌在问题的情景之中,风趣幽默而有说服力,内容具体而有深度。相信凡是读过这两本书的读者。都会感到其直面问题的实用性和布满例证的实战性,由此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感悟到有价值的思维及技巧。这离不开作者长期在为众多领先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中的亲身实践修炼。当然,这种表达方式和体例,会更适合于有公司实践经验的读者,而对那些尚无实战体验的学生而言,可能会不识其全味,而更需要反复阅读和领悟。
从1981年《定位》出版到1996年《新定位》的出版,两书前后相隔15年之久。自杰克·特劳特等1969年首次提出定位的思想,他们长达几十年的专业生涯一直坚持定位在定位论上,锲而不舍、不断创新。认真读一读这本《新定位》,仔细品尝特劳特花费15年酿出的“新酒”,它给予了我们书本之处的智慧启示:营销最基本的特质是“变”。我们应勇于接受新挑战,面对新一代消费群体(e时代)的崛起,要研究新新一代消费者的新特征。在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焦点的大趋势下,亦要深层解读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发扬《新定位》,创新《定位》的精神,做出中国人的理论创新。
简介 在推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定位》15年之后,作者又出版了刷新之作《新定位》。本书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话题展开:
一、“如何寻找好的定位”。作者借鉴心理学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营销定位的诸种心理原则及其误区。
二、“如何进行再定位”。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成功的保证。书中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具体展示和讨论“再定位”的要素与方法。
三、积25年的营销企划与咨询经验,作者总结了一整套的“商业诀窍”,其直面问题的实用性和布满例证的实战性,让你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受用无穷。
自从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提出“定位”观念之后,它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词汇之一。但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永远不会停住探索的脚步。当人们津津乐道于“Positioning”(定位)给营销企划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之时,作者却在探讨“Re-Positioning”或“New-Positioning”了。在本书中,作者细致剖析人脑的结构与功能,引证大量心理学观点,无可争议地论证定位-再定位的要素、过程及其误区。
身为实务型营销战略专家,本书作者与菲利蒲·科特勒、迈克尔·波特等学院派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抓住案例,从剖析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入手,总结出具体而又可供借鉴、学习的商战原则,《定位》是这样,《新定位》也同样如此。而且,其中许多战例就是作者在以往的咨询实务中创造出来的,例如饮料市场的细分、“莲花组件”的营销方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品牌定位……
《新定位》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话题展开:一、“如何寻找好的定位”。作者借鉴心理学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出营销定位的诸种心理原则及其误区。二、“如何进行再定位”。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成功的保证。书中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具体展示和讨论“再定位”的要素与方法。三、积25年的营销企划与咨询经验,作者总结了一整套的“商业诀窍”,其直面问题的实用性和布满例证的实战性,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非常有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大脑
第一章 大脑不能处理全部信息
第二章 大脑的有限性
第三章 大脑憎恨混乱
第四章 大脑的不可靠性
第五章 大脑不会改变
第六章 大脑丧失焦点
第二部分 对待变化
第七章 重新定位:定位所在
第八章 软件公司的重新定位
第九章 冰淇淋公司的重新定位
第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的重新定位
第十一章 政治候选人的重新定位
第十二章 电视节目的重新定位
第十三章 石油公司的重新定位
第三部分 商业诀窍
第十四章 大脑靠耳朵运转
第十五章 获取好名称的秘诀
第十六章 避免憋脚的名称
第十七章 给产品类别命名
第十八章 市场调查使你头脑混乱
第十九章 公共关系的定位威力
第二十章 定位中的六种陷阱
第二十一章 会议室里的合适人选
译后记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