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其他类别 >>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编辑]


     信息资源是指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信息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且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种观点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资源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点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整合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它是社会财富,任何人无权全部或永久买下信息的使用权;它是商品,可以被销售、贸易和交换;

  (5)具有流动性。

信息资源发展的四个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以图书馆、情报所为代表的文字信息资源管理;

  (2)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处理为典型代表;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网络平台、海量数据库、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应用为内容,视信息资源为主要经济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的缺陷的基础上,它更加重视与人交流,重视学习,重视知识资产,竞争优势与创新。将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和人们利用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做到了对知识的更好的利用。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发利用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人类和地球所在的宇宙在其存在的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内,生成了海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人类在其存在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内,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和能源,也生成了大量的信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终究是要毁灭的。但是,在地球毁灭以后,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的遗产,是可以在宇宙中长久地存在的。   大力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以需求牵引,与信息化应用相结合,特别要注重实效。   

(1)发布和实施与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理,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2)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3)建设若干个国家级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一批国家级大型数据库,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源。   (4)加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鼓励上网应用服务,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五是,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的制订工作。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应用的过热式需求,使信息资源从技术应用变成了无处不在的重要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牵动着经济增长、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发展,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也从单一走向综合,正在形成集各种软件构件于一体的大型平台。用于分布式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IRMP,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成为当前及未来信息化推进的关键。   

信息资源系统平台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科思构件化ERP平台、历康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和历康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通过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加工方法和再利用方式,向用户展现资源价值的一种信息资源系统管理平台架构。

一、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概述

研究信息资源的功能,需要全面地考察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功效和作用。一般来说,“功能”的含义比“作用”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因为功能一词除了包含已有的、正在发挥的作用外,还包括潜在的、未来的作用和能力。因此,讨论信息资源的功能比讨论信息资源的作用更有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信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其起的作用也日益重要,我们研究信息资源的功能,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实行信息资源的配置,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根据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的过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归纳如下:

1、信息资源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作用功能

现代理论认为,信息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是一种有形的独立要素,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无形的、寓于其他要素之中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其他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与协调性来施加其对生产力的影响。至于信息资源到底是如何影响生产力系统,以及如何优化其他生产要素的有关问题,我们将在下个课时作详细的介绍。

2、信息资源在管理中的协调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物质和能源不断从生产者“流”向使用者,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流和能源流的运动表现为相应的文献和信号的运动(由各种物质和能源携带),其总汇便构成信息流。信息流反映物质和能源的运动,社会正是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的运动,左右其运动方向,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具体到一个企业,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主要表现为协调和控制企业的五种基本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五种资源包括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即所谓的“5M”),它们都是通过有关这些资源的信息(如记录在图纸、帐单、定货单、统计表上的数据)来协调和控制的。例如,在企业活动中,伴随着材料和能源的输入(即物质流和能源流的定向运动),反映上述“5M”资源的信息流就会以相互联系的方式扩散和运动,并最终作用于物质流和能源流协调和控制其运动,从而导致优质、高产的产品或服务输出。由此可见,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传递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2)调节和控制物质流与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3)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企业系统的内部环境稳定。

3、信息资源对决策活动的支撑功能

决策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信息的这种功能广泛作用于人类决策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优化其决策行为,实现预期目标。信息在人类的决策活动中还发挥预见性功能。信息是人类认识未来环境的依据,是人类适应未来环境的手段,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人类的决策活动实际上就是处在不断利用信息并对未来进行预测之中的。预测不是先知先觉,凭空想象,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深入调查、周密研究、系统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信息反映了事物演变的历史和现状,隐含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充分利用信息,结合人们的经验,运用科学方法,经过推理和逻辑判断,可以把事物的不确定性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对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能性作出预计、推断和设想。

4、信息资源对研究与开发活化功能

信息的这种功能实际上是信息的科学功能的具体体现,即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科学研究的技术开发,是在前人已经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掌握方向、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生产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挥这一功能的信息基本上是科学技术信息。

二、信息资源与最优经济决策

信息资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竞相争夺的焦点,这主要取决于信息资源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功能,即它既可以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优化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替代物质、能源、人力、资金,改善基本经济资源而创造财富;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是通过信息活动减少或消除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和结果而实现的。阿罗在其《信息经济学》论文集中,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赫什雷弗认为,信息资源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在他看来,经济不确定性实际上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个人的主要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而信息不过是由趋向于改变这些概率分布的事件组成,也就是说,信息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人类缩小或排除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一)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不确定性”是凯恩斯在其就业理论中首先使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投资决策,取决于人们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情的预期。但由于人们对未来的事情知之甚少,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对其判断的正确性非常缺乏信心,所以对投资和就业有严重影响的一般态度就容易发生突然变化。这一概念后来泛指经济活动中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当一项经济决策产生且只产生一种可能结果时,出现的结果是确定的,因而就不存在不确定性,然而,当一项经济决策可能产生两种以上结果时,不确定性就出现了。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同,这些不确定因素可以是内生的,也可以是外生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模糊的,可以是完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可见,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有不同的种类,各自对经济活动产出的影响也不同。

1、根据已经认识的可能经济环境状态的不同,经济不确定性可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

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往往被称为外生不确定性。例如,对于企业主来说,消费者偏好信息、厂商技术、气候信息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等因素,常常被认定为经济环境状态中的外生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是现代经济中对经济运行具有明显影响的特殊形式的外生不确定性。涉及经济发展、税收体制、利息率、社会公共财产的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对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外生不确定性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至今也没有任何经济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外生不确定性的出现。

内生不确定性是经济不确定性的另外一个种类,它往往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内,并能影响经济系统的运作与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状态下,一个买主是否能够遇到一个满意的卖主只不确定的,贸易双方所达成的协议是否最优,以及市场讨价还价的结果等,也都是不确定的。从某种程度看,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信息搜寻而减少,也可能由于销售者不断改变他们的定价而增大。

内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比外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更为敏感,同时也更为复杂。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厂商扩大已知环境状态的范围,减少可能环境状态的范围,从而减少或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减少不确定性概率分布。

2、根据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性质不同,不确定性可分为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和灰黑不确定性。

在经济活动中,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某一结果表现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确定性称为随机不确定性。随机不确定性多用概率来描述。

模糊不确定性是指某一经济决策的结果带有“亦是亦非”的模糊性质,更为详尽地描述这种客观状态的信息可以帮助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模糊不确定性。

灰黑不确定性是根据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的出来的。在他看来,灰色系统是指某一系统内部结构和特征已有一部分确知,还有一部分不确知;黑色系统是指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一无所知。灰色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某一与灰黑系统相关的经济决策,其结果必然产生灰黑不确定性。

无论是随机不确定性,还是灰黑不确定性,均可以通过信息来描述其状态而减少或消除。

3、根据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将不确定性分为完全不确定性和部分不确定性。前者常常又称为不确定性,后者又称为风险性。

完全不确定性一般跟搜寻到的信息多少并无太大关系,但搜寻的信息的多少,对风险的减少或消除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风险有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两种。可保风险是指应用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是一种具有某种已知风险水平的风险;不可保风险是指不能用统计方法或其它方法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是未知其风险水平的风险。

风险性(即部分不确定性)也可以分为系统风险性和非系统风险性。系统风险性是对某种经济活动都产生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性是对某特定经济活动产生的风险。系统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小,一般可以通过个别力量来消除负面影响。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一经济决策是完全不确定性,还是风险性,甚至有助于识别是哪种风险性并减少风险。

(二)经济决策对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经济决策是对经济现象未来发展前景的测定以及根据测定结果对未来行动作出的决定。习惯上,人们将经济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预测与决策。预测是决策的基础,由于两阶段的密切关系,我们统称之为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早在我国的商代就已产生,文献中也有关于古希腊时期经济决策的记载。随着经济决策实践的发展,经济决策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系统化、科学化。不论采用何种经济决策方法,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旨在减少或消除未来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决策过程中,不同的经济主体会有不同的选择,一般表现为风险规避,风险偏好和风险中立(风险中性)。一般说来,他们的决策行为将引起风险的规避,风险的部分转移或完全转移。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并存的,由于风险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规避风险意味着放弃收益。因此,风险规避只是就某一经济活动而言,对所有经济活动而言是不存在的,风险的完全转移与风险的完全不转移一样,都是不经济的。经济决策的可能性大小决定了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也是不完全的,因此也就决定了风险及风险转移的存在。事实上,风险的部分转移可能是最经济的。保险业务、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都是较为普遍的风险转移制度。

经济决策作出以后,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还有赖于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实质上是对经济决策方案贯彻实施、协调、控制、反馈的过程。管理的好坏,即经济决策方案执行、协调、控制、反馈的好坏,也决定着不确定性减少与消除的程度。从经济活动过程看,管理活动是经济决策的延续。

(三)信息对经济决策的支持

由于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很多,经济决策的方法也相应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以及两种方法的综合。从定量经济决策看,它涉及到的是影响经济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就是数据化的信息。从定性经济决策看,它的依据是过去观察结果的经济信息,是业已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可见,经济决策活动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一般来说,决策者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结果越趋于准确。然而信息往往是呈不对称分布的,任何一个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备的,充分的、完备的信息条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假设。一方面,经济决策根据各种经济数据和规律性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的不完备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决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信息的遗漏,使经济决策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尽管如此,经济决策带给经济主体的收益会远远大于经济活动带给经济主体的收益,这是人们青睐于经济决策活动的根本原因。

信息对经济决策的支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是经济决策的依据。经济决策前,必须进行信息搜寻,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只有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经济决策。不掌握信息,或者说不以信息为依据而作出决策,无异于占卜和玩塔罗牌。

第二,信息活动是经济决策活动的主体构成。经济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和升华的过程。决策者在信息搜寻的基础上,必须首先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确定信息所反映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其次,将各种因素糅合在决策模型中,即将各类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处理;最后,通过定性分析和量化计算得出决策结果,形成新的信息,即信息的升华。

第三,经济决策的评价靠信息来反映。经济决策的结果形成了系列定量化和定性化的指标,并通过信息符号记载下来。经济决策方案实施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通过信息符号定量化和定性化。两者的分析比较,形成了对经济决策的评价。

可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的功能,最终反映在经济决策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上。由于信息活动本身是经济决策活动的主体构成,因此,可以说信息资源减少或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就是信息资源对经济决策的优化功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为什么有些西方学者预言信息经济学将取代传统经济学的答案。

三、信息资源对生产力的提高功能
(一)信息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多个要素构成,最简单的理解是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人类生产的自然形式,不论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它们始终是生产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是,当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的情况下,它们只是潜在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结合起来。马克思将生产力的要素归结为三个,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或生产工具)集中地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量器和指示器。后来,人们认识不断扩展,生产力构成要素也由两个、三个扩展到多个,并分出层次,先后有人认为: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管理和科学技术五个要素构成;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基础设施、原材料、能源、信息六个要素构成。有人认为生产力构成的多个要素可分为三个层次,硬件要素为第一层,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循环系统为第二层,包括运输、能源、附属设施;软件要素为第三层,包括教育、科学、管理,并认为使各层次各要素形成一个整体的要素是信息。也有人认为构成生产力要素的三个层次为递进关系,即最深层次上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间层次上的要素包括科学、技术、信息、教育;最高层次上的要素指生产管理。另外,有人把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按“性质”分层,即第一层次为智能性因素,有科学、技术、教育三个因素;第二层为实体性因素,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自然条件四个因素;第三层为运筹性因素,有分工协作、经营管理、布局决策、结构设计、规模选择五个因素。
我们认为,除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外,信息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是一种有形的独立要素,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无形的、寓于其他要素之中的非独立要素,通过优化其他要素的结构和配置、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与协调性来施加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二)信息与生产力硬要素结合而提高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个硬要素,作为生产力软要素的信息,可以使这些硬要素得到优化,从而提高生产力。
1、信息与劳动者结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生产力
劳动者是在劳动系统中支付劳动力的人,劳动力体现为“体力”、“技巧”、“意志”和“智慧”。因此,劳动者是这四种因素的统一。劳动者的四种素质一般来说,难以全面发展,都达到最佳。一个劳动者完全可能单方面发展某一素质,压抑其他三种素质的发展,成为专门从事简单而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气力型劳动者;或成为专门从事轻便灵活的操作的技巧型劳动者;或成为专门花注意力进行看管的意志型劳动者;或成为专门出主意、提供知识的智慧型劳动者。但是,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劳动者,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可见,知识和智慧是构成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信息可以转化为知识,可以增加人的智慧。劳动者通过不断地接受和处理信息,增加知识积累,形成较为丰富的劳动经验。另一方面,劳动者通过接受教育,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智力水平,从而增强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智能素质的提高,可以缩短劳动者对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认识及熟悉过程,使生产要素较快地进入运行体系之中,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使生产要素以最佳状态进入生产运行系之中;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280

编辑次数:2历史版本

创建者: 张晓霞

最近更新:2011/11/22 0:37:45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