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最新网络热词及事件 >> 雪碧投毒事件

雪碧投毒事件[编辑]


三月内两人汞中毒   在三个月之内,北京地区有两名消费者先后喝了同一种饮料后出现了汞中毒的现象,这事经媒体报道后已经成为网络上最热的新闻事件。1月17日,北京通州一13岁中学生饮用一听雪碧后,出现头疼、眩晕症状。当日入院检查,被确诊为汞中毒,“接连喝了两大口,等喝第二口的时候感觉像吃了果冻一样。”这是王晨对问题产品的描述,而王晨的父亲王义军说,他把罐内剩余的三分之一雪碧倒入玻璃杯,“发现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银球”。而2009年11月7日,北京市民张力(化名)在某餐厅就餐时,饮用一听装雪碧后,口中吐出大量汞珠,后被医院确诊为汞中毒。警方随即介入调查,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  据了解,就汞中毒事件,可口可乐公司分别两次将两个批号的“问题”雪碧产品的样品送检,而北京市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报告显示,330ml/听的雪碧,两份报告中汞的实测值均为<0.00015(Hg)mg/L,符合标准要求。对此可口可乐方面表示:“这次检验主要是针对汞中毒事件,对食物中的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结果是我们的产品均符合要求,甚至比标准值要低很多。”

  对于事件的起因,可口可乐发表声明表示:“是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的。”

  广州超市未下架

  虽然雪碧被曝出相关事件,但是在广州雪碧依然正常销售,记者在广州多家超市发现雪碧并未因“汞中毒”事件而下架,甚至不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为什么在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大型饮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从理论上看,出现这样的事件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的饮料生产过程中根本不会与汞发现交集,不过再严格的品控系统都会有不合格产品出现,也不能排除可口可乐方面说是“人为因素” ,毕竟目前饮料行业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受到了伤害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应当负起相应的责任。

雪碧汞中毒真相待揭开:

警方携带2009年11月第一次涉及“汞中毒”事件的雪碧罐到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进行检验。记者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了解到,一般产品检测时间在10天之内,而此次测试部门为“汞中毒”雪碧产品量身制定了一套检测方案,检测报告最快将在两三天后出炉且由北京警方对外发布。  本次检测主要是针对可口可乐公司雪碧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的一个评估,可口可乐公司怀疑外界灌入,一般都是在开口端做手脚,由于“汞中毒”雪碧罐已经打开,所以此次检测重点针对罐身来进行。

  与此同时,北京消费者近日打赢“带虫雪碧”官司,一时之间雪碧瓶中“现苍蝇”、“藏烟头”、“带黑色异物”等消息在网上四处传播。

  点评:

  雪碧在哪个环节被汞污染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是雪碧销量受影响确是不争的事实。未经北京可口可乐公司确认的一个数据,来自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全国一线城市部分商超的监测数据显示,从汞中毒事件爆发后,雪碧2月1日-2月7日的销量出现下滑,在整个碳酸饮料销售的占比,由之前的13.3%下滑为9.8%。

  事件本身疑云重重。若是在流通环节被人做手脚,汞如何加入罐中,科技含量很高;若是生产环节不小心泄漏,也不至于只有一两罐产品被污染,几率看来不可能。但无论如何,伴随着“汞珠”的出现,雪碧当中参杂各种异物的陈年新闻再次被翻出,对消费者而言,这种消息实在是太过于百味杂陈,还能如何?不消费是最保险的做法。

  可是,当有了汞中毒事件,当有了农夫山泉和统一的“砷超标”闹剧,究竟还有多少个胆留给消费者,让他们去安心享受消费饮料呢?

参考资料: http://www.baidu.com
扩展阅读: 网络营销书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34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郑立新

最近更新:2011/11/18 2:00:47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