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书籍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编辑]


内容提要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南勇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0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

目录

前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
第一篇 “闲人”与“忙人”
第二篇 “专才”与“全才”
第三篇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第四篇 伪“人才重视论”
第五篇 别拿自个当“省委书记”
第六篇 “这事儿我已经交代了”
第七篇 世上没有“长了腿”的政策
第八篇 “句号”式管理与“逗号“式管理
第九篇 “老东西”与“好东西”
第十篇 是“一起教育”还是“个别开药方”?
第十一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第十二篇 “抓细节”与“找茬儿”
第十三篇 “钓鱼”与“捞鱼”
第十四篇 管理也有“速度”吗?
第十五篇 “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第十六篇 你要折腾!
第十七篇 “厕所干净”=多卖车?
第十八篇 “卫生”是“打扫”出来的吗?
第十九篇“懂权谋”、“用权谋”与“弄权谋”
第二十篇 “生存”与“做事”
第二十一篇 “妥协”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第二十二篇 如何让“尽可能多”的人成功
第二十三篇 人的“做事动机”到底是什么?
第二十四篇 如何做到“强迫坚持”?
第二十五篇 如何防止“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第二十六篇 “七十分”主义
第二十七篇 “下意识”中丢掉的分要在“下意识”中挣回来
第二十八篇 “廉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第二十九篇 “年轻人的血性”
第三十篇 “理想”是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的
第三十一篇 天底下最大的“骗子”——年龄
第三十二篇 可以“得意”,但不要“忘形”
第三十三篇 “公交”与“私交”
第三十四篇 说“坏话”与听“坏话”
第三十五篇 鬼才信什么“对事不对人”
第三十六篇 “打死也不说”
第三十七篇 “吃亏”是福
第三十八篇 只有“吃吃喝喝”才能搞好“群众关系”吗?
第三十九篇 潜心经营好“与你身边七个人的关系”
第四十篇 “办法”多还是“困难”多?
第四十一篇 如何对付公司内部的“山头主义”——求人不如求自己
第四十二篇 “兵”不善战乃为“官”者之过
第四十三篇 逼员工“自己想办法”
第四十四篇 时间,是可以“浪费”的
第四十五篇 “全员老板主义”
第四十六篇 如何在“现有”条件中有所作为?
第四十七篇 也谈“无为而治”——“抓权”与“放权”
第四十八篇 尊重并坚持“层级管理”
第四十九篇 “一切用数字说话”与“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第五十篇 “杀民济官”与“杀官济民”
第五十一篇 “距离”与“美”
第五十二篇 “抓细节”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
第五十三篇 小错误大处理,大错误小处理
第五十四篇 成功“诸要素”的“可控性”
第五十五篇“中日”之别
第五十六篇 学点“宏观经济学”
第五十七篇 民营企业中的 “加班”、“效率”与“资源浪费”
第五十八篇 “存在就是合理”… 吗?
第五十九篇 “民营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十篇 “团队精神”是可以嗅出来的
第六十一篇 允许员工“三进三出”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第六十二篇“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哪个更重要?
第六十三篇 “员工满意度”越高越好吗?
第六十四篇 “金钱激励”的“陷阱”
第六十五篇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第六十六篇 珍惜下属的每个“主意”与“点子”
第六十七篇 “感恩之心”应是相互的
第六十八篇 “别把家里的事带到单位来”吗?
第六十九篇 “夸奖”的神奇功效
第七十篇 其实员工“猛如虎”
第七十一篇 不要轻易“否定”员工
第七十二篇 把“功劳”让给下属
第七十三篇 逗你玩儿!
第七十四篇 算你狠!
第七十五篇 “增值”的人生
第七十六篇 为“功利主义”平反
第七十七篇 “面子”与“里子”
第七十八篇 “做事”与“得罪人”
第七十九篇 不信邪!
第八十篇 “红灯行、绿灯停”与“顺毛驴”文化
第八十一篇 “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
第八十二篇 学做“群众领袖”、“草莽英雄”
第八十三篇 “全息式”管理法
第八十四篇 “积累”与“鸡肋”
第八十五篇 学会“欣赏别人”
第八十六篇 不合逻辑的“逻辑”——别瞎琢磨人!
第八十七篇 快乐的“压力”
第八十八篇 靠自己!
后记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作者介绍

南勇,1998年至2006年在日本留学。并分别于2004年3月毕业于日本群马县高崎经济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科,取得经济学本科学位;于200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商学研究科取得商学硕士学位。2006年4月回国后,先在润滑油行业,食品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2007年初进入汽车销售行业。现任唐山市广汽丰田经销店的行政总监一职。

文摘

1、别拿自个当“省委书记”
民营企业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务实”。任何一种形式的“官僚主义”都是荒谬可笑的。
都知道民营企业是以“做事”为本、“赚钱”为本的。这个大前提决定了对于一介民营企业而言,一切事物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两个字:务实。任何与“务实”无关的东西,都应该扬弃。
但在现实世界中,搞混了这一点的民营企业真是何其多也!不知是小时候电视看得太多,还是从前“计划经济”时留下的“遗毒”太深,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看上去几乎与“省委书记”无二,十分有“领导派头”,说话必打官腔,言必谈“开会”。诚然,“开会”是在任何一种组织中落实“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可或缺。但如果事物仅仅停留在“会”开了没有,而不是“事儿”办了没有的程度的话,那么“会议”本身就仅仅流于了形式,成了为“开会”而“开的会”,“开会”这件事儿就会成为一种在民营企业中极为可笑的“官僚主义”的典型象征(尽管在事业机关中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但人家那是吃的“皇粮”,有国家养着呢,而你是民企,你的“食儿”得自个儿“挣”,千万别搞错了角色)。
当然,也许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拥有一个“梦幻般的团队”,做事儿刷刷刷,利索得不行——遇到问题赶紧开会,会开完了弟兄们立马儿行动,齐心协力,三下五除二就把事儿漂亮地办了,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多爽!这种执行力不是盖的!
问题是,你是否拥有这样的“梦之队”?
恐怕绝大部分时候让你郁闷甚至痛苦的事儿是——甭管你开了多少会,基本上说的都是“重复”的话,讲的都是“重复”的事儿——意味着你的“会”开得极没效率,开了也等于白开,因为什么事儿都没解决,什么事儿都没办成。也就是说,你这就叫为了“开会”而“开的会”,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典型的“官僚主义”——甭管事儿干没干成,反正“会”我开了,“事儿”我布置了(意味着我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没干成是“他们”的事儿,和“我”无关。
现在问题来了,你虽说可以这么理解这件事儿,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你毕竟不是“国家队”,有国家养着,你是民企,得“自食其力”,如果企业垮了,你也就没饭吃了。没人给你“包底儿”,你的“底儿”得自个儿“包”。事情就这么简单。
归根结底,“开会”是为了“解决”事儿,“解决”不了任何“事儿”的会不如不开,或至少应该少开。
那不开会的话,怎么解决问题呢?很简单,有些事儿“一对一”地做效果更好,且更结实。
因为“开会”,说白了就是“把大伙儿招到一起商量一件事儿”。这种形式重不重要?实话实说,重要。但走了形式主义的话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很多事儿可以不用“把大伙儿招到一起商量”的话尽量不要这样做。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等于给了很多人“滥竽充数”的机会——表面上也事儿事儿地往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实际上脑子里根本就什么都没听进去。所以,很多时候,与其“大家伙儿一块儿说”,不如“一对一”地说来得“实在”。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效率不高,但“结果”却很结实也很真实,一点一点地积累这种真实而结实的结果,最终你会收到你想要的成效。总比你开了一万多个会,事情还在原地儿“纹丝未动”强得多。
“开会”就好比“一刀切”的办法,表面上看是你想来个“一举搞定”的“大动作”,而实际上其效果往往就像一块玻璃一样,易碎而不堪一击。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它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也往往不具备“可持续性”,就是说成果很“脆弱”,不“结实”。
而“一对一”、“人盯人”的方法就好比“挖墙脚、掺沙子”的“游击战法”,灵活机动。虽说每次的成果都极为“微小”,但却很“结实”、也很“真实”,这样的“微小成果”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话,你最终会拥有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的。这就是经典的“积小胜为大胜”的道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
别总和自己较劲儿,老想做“大事儿”,“一口吃个大胖子”。实际上我们都是“凡人”,都习惯于做“小事儿”。但你要相信,一百件小事儿总能凑成一件“大事儿”的。
做你习惯而擅长做的事儿吧,别总是异想天开,当自个儿是个“省委书记”。
2、“理想”是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的
现在的人们拥有“理想”的年龄,是“五岁以前”和“三十五岁以后”。而最应该拥有“理想”的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却往往表现得过于“看破红尘”了。这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大悲哀。
“理想”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不太流行了。甚至说得严重一点,这个曾经是那么美好的字眼现今却具有了某种莫名的“讽刺”意味——如今这年头,还能满口“理想”,“自个儿骗自个儿”的人,实在是有些怪异,甚至是“变态”。
但是,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真的很快乐吗?
失去精神支柱与人生追求的人们,你们真的过得好吗?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理想”迅速贬值的今天,对于这两个问题能够给出肯定答复的人,也在迅速变少——在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其实过得并不快乐。
就算我有些偏激,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人生真正“有理想”的年龄是5岁以前和35岁以后。就是说,最需要靠理想来点燃生命之火,提供拼搏动力的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恰恰是理想最为缺失的一群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5岁以前的小朋友无论说出什么理想,哪怕他说出“将来要当美国总统”,“当爱因斯坦、爱迪生”,也不会有哪个大人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怒斥他“白日做梦”!——没有哪个成年人不会重视和珍惜儿童的梦想,忍心刺破儿童的“梦想气球”。这是人类的本能。同时,我发现,35岁以后的成年人由于人生的成熟(因为年届不惑),反而倒容易重拾儿时的梦想,变得充满激情与干劲。而且,由于这时的理想已不再有儿时的那份稚嫩与不切实际,所以往往能够为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激情,从而造就这些人在人生的“收获季节”最终获取梦寐以求的,宝贵的“成功”。但是,偏偏在20郎当岁的年轻人当中,要是还有谁大谈什么“梦想”、“理想”之类的话题,那就无疑和“幼稚”、“天真”同义,只能遭到同伴的嘲笑了。因此,我们会惊异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敢(或不屑)谈“理想”这样的字眼,似乎这样做就意味着“怪异”,就会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来。所以,越是20郎当岁,“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就越愿意摆(装)出一副“看破红尘”的“成熟相”与“臭架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合群”,才显得够酷,够帅一样。在他们的嘴里,你很少能听到“真棒”、“太好了”之类激动人心的字眼,你只能听到诸如“还行”、“凑合”、“一般吧”之类敷衍与不屑之词,似乎这个世界上已经少有能让他们真正砰然心动的东西了。如果你跟他们很真诚地谈起某个大人物所作的善事,他们会不屑一顾地立马给你举出一大堆这个人做过的“见不得人”的八卦新闻;如果你跟他们说某家企业管理得很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十个这家企业的“幕后丑事”;如果你在他们面前真诚地称赞某个政府部门的效率高,他们也会瞬间发出嗤之以鼻的不屑之音,“神乎其神”地向你“揭发”这些部门背后肮脏的“潜规则”……。总之,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信仰的东西,没有美好,只有丑恶。似乎他们以自己区区20余年的人生履历,已经饱经了人间的沧桑,早就看破了红尘一样。
世上万物都存在“两面性”,即光明面与阴暗面。如果我们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而无视其光明面,我们这个世界就会迅速变成“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所有的人类都“死光了”才算真正的“公平”;反之,如果我们凡事多看“光明面”,世界就会瞬间射入万缕耀眼的阳光,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与可爱。关键看你看待事物的态度与角度。
但是,很多人,尤其是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都错读了“成熟”的含义。他们天真地认为,对事物的“阴暗面”知道得越多就越是“成熟”的表现,整天关注事物“光明面”的人才是真正的“天真”与“幼稚”。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那些35岁以后的“成年人”怎么会不知道人世间的“丑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饱览”了人间的丑恶面与阴暗面,才更懂得主动地去发现与珍惜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才更愿意多看、多谈人世间的“美好事物”。就好像是孔雀,有的人看到的是它们美丽的羽毛——哎呀,真漂亮!而有的人却专盯着它们沾满粪便的屁股——哎呀,真脏!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世界观。积极的世界观能够造就一个成功人士,消极的世界观却只能“量产”一大批“牢骚大王”和“吃不着葡萄就只能说葡萄酸”的“可怜虫”。
听了这些“不入耳”的话,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可千万别“气不忿儿”。不是我给你“上大课”、“摆老资格”,你的人生阅历真的还差得很远——不信你就放马过来,咱们PK一下看谁知道的“丑恶”多。我可以奉陪24小时,不说得你呕吐出来算我没本事。
一定要弄明白,相信“美好事物”,相信“理想”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她们会为你的生命带来宝贵的激情与动力,令你的生命充满阳光,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每一天都快乐无比!
你是否已经对人生过于麻木了?提个小问题问问自己吧——你最后一次被感动,掉眼泪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根本想不起,或者至少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记起的话,你就可以确定一件事——你“生命之舟”的动力之源已经接近干涸,“抛锚”就在眼前了。
3、天底下最大的“骗子”——年龄
如果你认为你现在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肆意“挥霍”的话,那么十年后,你将只会收获一样东西 --- 年龄。
我公司中总是有这样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对待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态度非常消极,整天“混日子”,到公司半年多连一些最基本的产品知识与专业技能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的说服教育,怎样加强培训工作都于事无补,真可谓“蒸不熟煮不烂”,令你徒呼奈何!
我也曾与这些员工进行过“深度”沟通,希望他们能珍惜时间,好好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以及为人处世的经验。但是,总是收效甚微。在沟通中,我发现他们总会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这样一种意识——我还年轻,一切都不着急,将来有的是机会。说简单点,他们的意思就是——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还有“挥霍”时间的资本。
这真是一种令人异常痛心的“时间意识”。作为一个人近中年的“过来人”,我真想对着全世界的年轻人大声疾呼——千万不要相信年龄,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骗子”!如果你相信了它,你就会在“一眨眼”的工夫发现自己已经轻易地“得到”了它——大把的年龄, 但却并不一定伴随着这些年龄本应带给你的人生收获 —— 如金钱、智慧、技能、知识、社会地位等等,就是说,你收获的将只有“年龄”,而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的人生也会有所收获,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 因为在别人付出这些成本的时候,你却虚度了那些宝贵的”光阴”。记住,欠了债是要还的。而且,如果你虚度了光阴,你今后的“还债”旅程将会更为艰辛,这种“艰辛”将远远大于你虚度光阴时所获得的暂时的“快乐”与“轻松”。
另外,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鬼话: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与经验自然会随之而来。请一定相信我,如果你不珍惜时间,你不从现在就开始努力的话,再过多少年也没用,等你回过头来看时,你依然会是“白纸一张”。这还算好的,那些“越活越出溜”、越活越走下坡路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与我一起长大。他的才华、天赋与聪明均远胜于我,曾是我儿时心目中的“小英雄”,“小偶像”,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他的后边,服从他的“命令”,唯他“马首是瞻”。但是他从小贪玩,不思进取,对日子采取一种“得过且过”、“满不在乎”的态度。我上大学时,他进了一家工厂做了工人,由于两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彼此之间逐渐开始疏离。若干年后,当我从日本留学归来,偶尔发现他在一个小区门口摆摊卖货,见到我分外尴尬,聊起来后才得知他生活状况的窘迫,令人不胜唏嘘。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就算年轻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岁月”之神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若干年后的“曾经的伙伴们”过着“冰火两重天”的生活。“时间”是残酷的,它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它会以最残忍的方式对那些“不珍惜”它的人施以惩罚。如果你不想若干年后“要饭当乞丐”,就必须从今天起开始珍惜时间。
千万别以为你还年轻,挥霍得起时间。如果你不从现在开始就放弃这种可怕的想法,十年后,你将只会收获一样东西——年龄。

参考资料: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481134355&cm_cat=50003148&pm2=3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21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赖燕玉

最近更新:2011/12/1 3:43:18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