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知名网络营销公司 >> Friendster

Friendster[编辑]


      Friendster自2003年3月份推出之后,一炮走红,短短几个月就发展了400万注册用户,一年之后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据称当时硅谷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的服务。美国媒体当时报道称,社交网络已经掀起第二股互联网浪潮。此后,大批模仿者蜂拥而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社交网络热潮。  Friendster早在7月份就开始寻找买家,该网站在呈送给潜在收购方的简要情况说明书中称,其全球注册用户总数超过1亿人,文中极力宣扬Friendster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光明前景,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主要市场的网民人数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增长。

  Friendster还表示,该网站每天可吸引10万以上的新用户,日均页面浏览量达5亿次;按用户流量计算,该网站可跻身全球前20大网站。

  文件显示,Friendster目前拥有105名员工,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地的办事处。

  SNS(社交网络服务)鼻祖

  与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挂在嘴边的“本土化”不同,Friendster称经过四年的跨国实践后得出的结论是,社交网站不需要本土化,应该是全球统一,“虽然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不同,但通过SNS都是为了交友,使用同一个系统再配合不同的语言就足够了”。

  这家成立于2003年3月的网站,在推出之后悄然走红,一直被SNS业界称为全球首家社交网站,此后大批的模仿者破茧而出,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都掀起来了SNS网站热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家4年发展了5000万用户的网站自称“没投过一分钱的广告”,全靠用户的口碑相传——通过电子邮件邀请,并坚信通过邀请注册的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用户。这与国内web2.0公司钱“烧”在推广上很是不同。不过,Friendster“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目前已经被后来者Myspace及Facebook超越。

  Alexa数据显示,Friendster七成流量来自东南亚地区。除中国大陆外的大部分地区,如菲律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Friendster都有相当高的占有率,这也算避开Myspace在美国及Facebook在美国、欧洲的锋芒。

  2002年时在Friendster.com的推波助澜下网络社交曾红极一时。到了2004年,该网站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软件可以负载的规模,结果是网站运行速度变得很慢很慢,MySpace.com等竞争对手乘机取而代之。

  Friendster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它的用户基础转移到了海外。如今,Friendster超过70%的访问流量都来自东南亚。据网站研究机构Alexa分析,Friendster是菲律宾最受欢迎的网站。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则排名第二。该网站目前的注册用户人数是2003年时的十倍,日网页浏览量是2003年的20倍。而且,网站还在快速发展。

  谷歌在美国的社交网站Orkut.com也同样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深受巴西和印度人的追捧。网站确实是万维的,但问题是,做生意还得依靠本地市场。

  Friendster在亚洲重获生机实属无心插柳之事。从成立之初起,该网站便受到了加州亚裔美国人及其亚洲亲朋的喜爱,它在菲律宾尤其受欢迎。海外菲律宾人社区的凝聚力属于亚裔族群中最强的。很早就在Friendster注册的Richard Lew Jumao现在已是菲律宾奎松城的一名大学生。他说,自己必须了解朋友们、尤其是远方朋友的生活近况。

  Friendster已经深深融入了菲律宾文化,以致于菲律宾人彼此都以friendsters相称。雇主和大学纷纷屏蔽这个网站以防雇员和学生们开小差。据Internet World Stats统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这四个Friendster最大的市场共有4,100万网民。

  从2004年起,Friendster的网站访问量每到夜晚便开始攀升(这时正是亚洲的白天),用户基础向亚洲的转移使这家旧金山的小公司面临着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那些跨国经营的大公司也会受到这种困扰。

  网络使世界扁平化了,但网络公司却在用户基础发生地区转移时败走麦城。例如eBay和雅虎(Yahoo)的中国业务都已经转给了中国本地公司。外国网络公司在美国的表现也不好。韩国的Cyworld.com为了在美国站住脚费尽了周折。

  对Friendster来说,全球化的痛苦首先体现在技术方面。开始时,公司优化了软件以应付用户的激增。但是改进之后仍无法应付来自亚洲的访问量。所以Friendster于2006年聘请马萨诸塞州企业Akamai Technologies在亚洲为它依原样再建了一个站点,从而加快了亚洲用户的访问速度。亚洲访问量随即大幅上升。

  财务方面,用户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长。员工人数仅35人的Friendster拒绝透露财务状况。但是美国最大的网站想通过网络广告赚钱都不容易。东南亚的网络广告行业更是小得没法进行测算。

  另一方面,Friendster自己也有很多管理问题。硅谷认为,该网站的创始人2003年拒绝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把网站卖给谷歌是一个极大错误。2004年以来Friendster已经更换了4个首席执行长。网站的软件优化直到2006年才完成。该软件是Friendster的专利产品。Friendster表示,现在已经万事俱备了。

  Friendster面临的最艰难抉择是将自己定位为亚洲业务还是服务全球的美国业务。要想做出选择并不容易。Friendster在四个亚洲国家有先发优势,它的一个涵盖东南亚高水平年轻网民的数据库很有价值。但选到合适的本地合作者却不容易。该公司曾经想和一家名叫Pusit的公司合作推出面向菲律宾人的分类广告。但2006年Friendster放弃了这个计划,取而代之选择了一个美国分类广告运营商。

  淡化地域色彩让Friendster得以从发达国家市场获得广告收入。Friendster想走一条折衷的道路。Friendster负责营销的副总裁大卫琼斯(David Jones)说,该网站如今并不将自己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公司的总部还在旧金山,但广告销售业务则由在亚洲的代理人负责管理。

社交网站先驱Friendster出售

  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社交网站Friendster将于本月底出售给一亚洲卖家,交易价格约为1亿美元。中国的腾讯公司也出现在竞购者之列。

  Friendster成立于2002年,是社交网站的先驱者之一,早于Facebook和MySpace。目前Friendster的用户群主要集中在亚洲,其1亿用户中有一半来自该地区。

  内部人士称,Friendster将出售给一亚洲上市公司,价格为1亿美元。交易将于本月底公布。据悉,Friendster 6年前曾拒绝了Google3000万美元的收购要约。而今年7月,国外知名博客TechCrunch曾将Friendster估值为2.1亿美元。

  Friendster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金伯(Richard Kimber)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授权摩根斯坦利处理该交易。“目前有数家公司正在同我们谈判。”

  腾讯公司也出现在众多竞购者之列,而Facebook亦有收购意图,但介于同行竞争和知识产权问题,已被出局。

  同Facebook一样,Friendster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营收策略。周五Friendster对其网站进行了改版,旨在吸引年轻用户。该公司表示,营收重点将从广告业务转向小额交易。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文件显示,Friendster拥有5项社交网络方面的专利。

  北京时间12月4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称,有“社交网站鼻祖”之称的Friendster将于12月底以至少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家亚洲买家,而腾讯在竞价者之列。

  估值2.1亿美元

  Friendster成立于2002年,早于后来居上的Facebook和MySpace。目前该公司的用户主要集中于亚洲,其1亿用户中超过一半来自该地区。

  Friendster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有报道称,Friendster曾在六年前拒绝了谷歌3000万美元的收购要约。

  该未具名消息人士称,在将于本月底公布的交易中,Friendster将作价超过1亿美元出售给一家亚洲上市公司。美国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曾于7月对Friendster做出2.1亿美元的估价。

  Friendster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金伯(Richard Kimber)表示,该公司的多数求购者都来自亚洲,“目前有数家公司正在和我们进行谈判。”他表示摩根士丹利已受聘操作该交易。

  市值高达350亿美元的腾讯目前亦在出价者之列。但该消息人士称,虽然Facebook亦表现出收购意向,但出于同业竞争及知识产权问题,Facebook已被拒之门外。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数字,Friendster在社交网络方面拥有五项美国专利。

走俏亚洲的Friendster

      还记得Friendster吗?2002年时在Friendster.com的推波助澜下网络社交曾红极一时。到了2004年,该网站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软件可以负载的规模,结果是网站运行速度变得很慢很慢,MySpace.com等竞争对手乘机取而代之。

      Friendster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它的用户基础转移到了海外。如今,Friendster超过70%的访问流量都来自东南亚。据网站研究机构Alexa分析,Friendster是菲律宾最受欢迎的网站。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则排名第二。该网站目前的注册用户人数是2003年时的十倍,日网页浏览量是2003年的20倍。而且,网站还在快速发展。

     谷歌在美国的社交网站Orkut.com也同样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深受巴西和印度人的追捧。网站确实是万维的,但问题是,做生意还得依靠本地市场。

     Friendster在亚洲重获生机实属无心插柳之事。从成立之初起,该网站便受到了加州亚裔美国人及其亚洲亲朋的喜爱,它在菲律宾尤其受欢迎。海外菲律宾人社区的凝聚力属于亚裔族群中最强的。很早就在Friendster注册的Richard Lew Jumao现在已是菲律宾奎松城的一名大学生。他说,自己必须了解朋友们、尤其是远方朋友的生活近况。

     Friendster已经深深融入了菲律宾文化,以致于菲律宾人彼此都以friendsters相称。雇主和大学纷纷屏蔽这个网站以防雇员和学生们开小差。据Internet World Stats统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这四个Friendster最大的市场共有4,100万网民。

     从2004年起,Friendster的网站访问量每到夜晚便开始攀升(这时正是亚洲的白天),用户基础向亚洲的转移使这家旧金山的小公司面临着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那些跨国经营的大公司也会受到这种困扰。

     网络使世界扁平化了,但网络公司却在用户基础发生地区转移时败走麦城。例如eBay和雅虎(Yahoo)的中国业务都已经转给了中国本地公司。外国网络公司在美国的表现也不好。韩国的Cyworld.com为了在美国站住脚费尽了周折。

     对Friendster来说,全球化的痛苦首先体现在技术方面。开始时,公司优化了软件以应付用户的激增。但是改进之后仍无法应付来自亚洲的访问量。所以Friendster于2006年聘请马萨诸塞州企业Akamai Technologies在亚洲为它依原样再建了一个站点,从而加快了亚洲用户的访问速度。亚洲访问量随即大幅上升。

     财务方面,用户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长。员工人数仅35人的Friendster拒绝透露财务状况。但是美国最大的网站想通过网络广告赚钱都不容易。东南亚的网络广告行业更是小得没法进行测算。

     另一方面,Friendster自己也有很多管理问题。硅谷认为,该网站的创始人2003年拒绝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把网站卖给谷歌是一个极大错误。2004年以来Friendster已经更换了4个首席执行长。网站的软件优化直到2006年才完成。该软件是Friendster的专利产品。Friendster表示,现在已经万事俱备了。

     Friendster面临的最艰难抉择是将自己定位为亚洲业务还是服务全球的美国业务。要想做出选择并不容易。Friendster在四个亚洲国家有先发优势,它的一个涵盖东南亚高水平年轻网民的数据库很有价值。但选到合适的本地合作者却不容易。该公司曾经想和一家名叫Pusit的公司合作推出面向菲律宾人的分类广告。但2006年Friendster放弃了这个计划,取而代之选择了一个美国分类广告运营商。

      淡化地域色彩让Friendster得以从发达国家市场获得广告收入。Friendster想走一条折衷的道路。Friendster负责营销的副总裁大卫•琼斯(David Jones)说,该网站如今并不将自己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公司的总部还在旧金山,但广告销售业务则由在亚洲的代理人负责管理。

      去年,Friendster在菲律宾建立了一个由10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美国管理人员会在早上6点和他们通电话。在这些工程师的建议下,Friendster正在增加用户可以拥有的朋友和照片数量。该公司管理人员坚持说,他们采纳这一建议只是因为它具有普遍适用性。

 2011年重新上线

       据亚洲支付服务供应商MOL AccessPortal所称,最近重新上线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已收获50多万新用户(游戏邦注:Friendster于2009年被MOL Global收购,后者同时还是MOL AccessPortal平台的运营者,Friendster运营团队已从美国迁至亚洲)。Friendster的新定位是为亚洲年轻用户引进更多社交游戏,帮助游戏发行商和开发商挖掘亚洲市场潜力。

new-friendster-logo(from dayaktoday)

      Friendster首席执行官Ganesh Kumar Bangah表示,亚洲年轻用户的社交游戏粘性很高,Friendster重新上线时的MAU和DAU都增加了50%,超过90%的新用户来自亚洲地区。该平台目前已有40多款付费游戏和上百款免费游戏和应用,将近半数的用户在过去30天中玩过1至5款游戏。在过去30天中,有30%的用户在Friendster投入时间超过45分钟;10%以上的用户曾购买Friendster虚拟货币。

      Friendster现已支持用户通过Facebook Connect登录网站,并在上周添加了简体中文选项,未来还将引进聊天和论坛等游戏功能。

Friendster挫折和中国SNS第一波覆灭

  如果人们不是那么健忘的话,应该很清楚地记起: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过两轮热情高涨的SNS西风东渐风热潮。

  早在2003年Friendster.com掀起美国SNS浪潮第一波的时候,中国SNS的第一波也随之兴起。被称为是全球SNS首倡者的Friendster.com 自2003年3月份推出之后,一炮走红,短短几个月,Friendster就发展了400万注册用户,一年之后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据说当时硅谷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的服务。2003年9月,Friendster便获得了风险投资商Kleier Perkins以及Benchmark & Battery公司1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美国各大媒体表示:SNS已经掀起第二股互联网浪潮。此后,大批模仿者蜂拥而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SNS网站热潮。

  就在Friendster.com刚刚推出、风靡一时的几个月以后, 2003年8月两个斯坦福毕业的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就回到国内创立了Friendster模式的中文版本SNS网站UUme。2003年底“友友觅”UUme正式推出,3个月之后,在2004年2月“友友觅”UUme凭借“中国版Friendster.com”的概念便获得了美国两大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百万美元数量级的风险投资,其中一家是作为世界五大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并且从未在中国进行过投资的AccelPartners,另外一家是顶级的资金管理公司DCM。

  几乎就在“友友觅”UUme问世的同时,另外一个早期重量级的中国SNS网站“亿友”YeeYoo.Com也横空出世。其实比“友友觅”UUme更早,在2003年9月17日亿友就凭借以“六度分割理论”加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业计划和Friendster于同一天在美国硅谷获得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亿友的创始人马云和他的搭档刘勇回国开始筹办“亿友”。2004年1月初,一个致力于全球华人的社交娱乐服务网站“亿友娱乐”(www.YeeYoo.com)正式开张。

  之后不到一年之内,立即涌现出十几家类似于Friendster的社会性网站,而且新的同类型网站每日都会涌现。除了“友友觅”UUme和“亿友”YeeYoo之外,比较著名的SNS网站还有友友网络(yoyonet) 、嘿友(heiyou) 联趣网(lianqu)和友友网(you2you)等。这些网站的开发团队和运营者们,或多或少都是受到Friendster的启迪,并且得到了国内外风险资本的支持。

  创始人的资质和阅历、网站概念和模式的新颖性、以及互联网创业公司所能获取的良好资源,能够证明的只是第一波SNS的创业者们的“优秀血统”,并未能保证“优秀血统”产出的孩子,就可以瓜熟蒂落、健康成人。

  在早期UUme和亿友主导的“第二代交友”模式将SNS简化为在线约会交友(Date)服务,即“寻找朋友的朋友”的方式建立完善社交圈,以此与“陌生人”匿名交友的“第一代交友”模式相互区别。但是“6度理论”的华丽概念和模式辩驳,并不能有效改善第一波SNS网站用户数目增长缓慢的尴尬局面。尽管媒体和博客圈内弥漫一股乐观的气氛,而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仍然对于“SNS”和“第二代交友”一片茫然,“在线使用率太低”成为困扰UUme和亿友们的普遍难题。在SNS遭遇发展瓶颈之时,以同城约会和一夜情为代表的应用开始抬头,某些网站开始剑走偏锋。

  很快Friendster在美国的发展受挫,到了2004年,由于注册人数超过了服务器负载的规模,致使网站运行缓慢甚至无法登录,招致了很多用户的不满,Friendster在美国遭遇用户大幅流失的局面。这为MySpace.com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而在中国,“亿友”YeeYoo在初期曾经昙花一现,凭借将社交平台和移动增值服务的捆绑,曾经在2 005年取得24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号称是全球第一家盈利的社会性网络,并且成功融资2000万美元。但是随着05年底中移动SP政策的调整,从06年起SP开始遭遇寒流。亿友模式面临严峻考验。最终2006年,亿友被欧洲的婚恋交友网站meetic以2000万美元并购,改变为meetic的中文版 “蜜糖网”,完全转入婚恋交友领域。与之命运相同的是在2005年8月,刘健创办的UUME被陈一舟麾下的千橡互动收购,刘健成为千橡集团的首席运营官。刘健当时曾表示,在中国,SNS的概念和市场都还远远没有成熟,“选择被并购也很合理”。之后,在陈一舟的亲自授意下,UUME向06年红极一时的Youtube视频分享业务转型,目标是获得巨额投资,成为与国内优酷、土豆和56等并驾齐驱的一员。但被并购之后的uume一直未能从千橡集团获得整合发展的有力支持,导致了行动迟缓后继乏力,最终2007年7月1日,千橡管理层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做出了放弃uume的决定。

  后来,中国SNS的关键人物王兴有一句话很精辟“SNS在中国有三波的发展,第一波是03年底04年初,这个主要是学习美国的FriendSter那一波,但是很不幸那个比较早,基本上成了先烈,据我所知第一波的网站现在基本没有存活的”。这为SNS中国式生存的第一波做了盖棺定论。

参考资料: 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39224.html
扩展阅读: 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39224.html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42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王晓孝

最近更新:2011/12/9 5:46:14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