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互联网及网络营销人物 >> 麦克·麦丘

麦克·麦丘[编辑]


麦克麦丘简介:

  麦克麦丘196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986年加入IBM担任程序员。1989年,麦克麦丘首次离职创业,成立了软件公司Paper Software,主要研发3D浏览器技术,一度在3D互联网软件市场压倒微软和SGI,赢得近80%的市场份额。1996年,网景斥资2000万美元收购了Paper Software。麦克麦丘因此加入网景,出任负责技术的副总裁,主持研发了基于桌面操作系统的网景浏览器,和微软的IE浏览器一度势均力敌。微软因此决定修改Windows授权协议,阻止使用网景浏览器,从而引发了耗时长久的反垄断诉讼。

  1999年麦克麦丘离开网景创办了语音识别浏览器公司Tellme,是全球首家将语音输入网络数据的互联网平台,推动了VoiceXML成为行业标准。微软在2007年收购了Tellme,传收购金额达到8亿美元,麦克麦丘也随之出任微软Tellme项目总经理。

  2009年麦克麦丘再次辞职创业,并在2010年初成了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同年7月发布基于iPad平台的应用Flipboard,被苹果评为“年度最佳iPad应用”,目前iPad应用下载量已经超过400万,相当于每十部iPad就有一部下载安装。2011年12月7日,Flipboard发布iPhone版应用,以创新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形式呈现社交媒体内容与资讯。

  2011年12月6日,Flipboard携手新浪,推出整合新浪微博以及新浪新闻、科技、财经等多项资讯内容的中国版应用;并在苹果中国App Store免费下载。这是Flipboard首次根据当地语言推出国际化产品,是针对当地内容打造的“内容指南”。

专访Flipboard创始人:中国山寨对手没戏

       北京时间12月10日上午消息,美国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创始人麦克麦丘(Mike McCue)今日接受新浪科技专访。麦克麦丘表示,Flipboard对携手新浪进军中国市场感到非常振奋,他非常看好未来合作前景。他还强调,不担心中国市场的模仿者,建议“山寨应用”多注重自身创新。

  2011年12月6日,Flipboard携手新浪,推出整合新浪微博以及新浪新闻、科技、财经等多项资讯内容的中国版应用。这是Flipboard首次根据当地语言推出国际化产品,是针对当地内容打造的“内容指南”。

  谈到与新浪的合作时,麦克麦丘表示,新浪是中国社交平台和门户网站毫无争议的领头羊,不仅拥有“现象级”的新浪微博,还包括新浪网站的大量优质资讯内容;通过与新浪的合作,Flipboard不仅可以向中国用户以新形式展现微博内容,更可以提供新浪新闻、新浪科技、新浪财经等诸多频道的组合资讯产品。他强调,对携手新浪进入中国市场感到振奋。

  麦克麦丘还称,在此次合作中, 从公司高管到具体合作人员,新浪人的高效工作和超强执行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坦承,作为一家美国创业公司,Flipboard对中国市场以及用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进入中国市场确实需要新浪这样强大、创新及可信赖的本地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将是长期持续的。

  展望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麦克麦丘表示,Flipboard未来将进一步与新浪合作,以创新平台提供更多中国用户所需要的本地化内容,同时推广新发布的iPhone版应用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功能,他非常看好未来的合作前景。

随着Flipboard在美国推出后巨大成功,中国市场很快出现了一些功能体验都类似的同类社交阅读应用,其中Zaker等应用也获得了较大下载量。对于模仿Flipboard的指责,Zaker开发者称,虽然受到麦克麦丘的很多启示,但使用的则是自主技术。

  谈到这些可能的竞争产品时,崇拜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麦克麦丘笑称, 自己很喜欢模仿者,毫不担心这些产品带来的威胁,因为模仿者只会跟随他人。他具体阐述称,Flipboard现在做的,就是模仿者未来做的,因此总是在创新方面领先一步。麦克麦丘建议模仿者多注重自己的创新,从用户的需求着手打造自己的产品,因为模仿带来的利益只是短期的,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产品。

  麦克麦丘简介:

  麦克麦丘196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986年加入IBM担任程序员。1989年,麦克麦丘首次创业,成立了软件公司Paper Software,主要研发3D浏览器技术,一度在3D互联网软件市场压倒微软和SGI,赢得近80%的市场份额。1996年,网景斥资2000万美元收购了Paper Software。麦克麦丘因此加入网景,出任负责技术的副总裁,主持研发改进了基于桌面操作系统的网景浏览器,和微软的IE浏览器一度势均力敌。微软因此决定修改Windows授权协议,阻止使用网景浏览器,从而引发了耗时长久的反垄断诉讼。

  1999年麦克麦丘离开网景创办了语音识别浏览器公司Tellme,是全球首家将语音输入网络数据的互联网平台,推动VoiceXML成为行业标准。微软在2007年收购了Tellme,传收购金额达到8亿美元;麦克麦丘也随之出任微软Tellme项目总经理。

  2009年,麦克麦丘再次辞职创业,并在2010年初成了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同年7月发布基于iPad平台的应用Flipboard,被苹果评为“年度最佳iPad应用”,目前iPad应用下载量已经超过400万,相当于每十部iPad就有一部下载安装。2011年12月7日,Flipboard发布iPhone版应用,以创新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形式呈现社交媒体内容与资讯。

专访Flipboard创始人:暂不考虑Android平台

  北京时间12月10日中午消息,美国社交杂志应用Flipboard创始人麦克麦丘(Mike McCue)今日在加州硅谷帕洛阿尔托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Flipboard暂时不会推出Android版应用,会专注于苹果iOS平台。他还表示,谷歌阅读应用Google Currents不会威胁Flipboard,因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产品。

  目前Flipboard已经推出了iPad和iPhone两个版本, 麦克麦丘表示,暂时不会考虑推出谷歌Android应用。他解释说,Flipboard目前只专注于苹果iOS平台,这是他们进行创新的最佳舞台;而Android操作系统有太多的版本,硬件之间更是差别巨大,很难保证提供最佳阅读体验。他称,Flipboard只是家创业公司,暂时不太可能投入更多精力研发适合Android所有版本和硬件的优秀产品。

  谷歌周四推出同时面向Android和iOS平台的阅读应用Google Currents,整合了150个内容提供商的资讯产品,而Flipboard只和60个合作伙伴达成内容协议。有分析人士认为,Google Currents可能会给Flipboard带来一定冲击,分流部分用户。

  但麦克麦丘认为,Google Currents只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络资讯阅读器,和Flipboard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款产品,因此不用担心双方存在竞争。他强调,Flipboard的打造理念是一款社交媒体浏览器,整合了新浪微博、Twitter、Facebook等诸多社交网络,便携获取好友的社交网络分享内容,同时提供诸多优质内容提供商的资讯产品。

  他详细阐述说,Google Currents和诸多内容提供商达成协议,在网络资讯内容上和Flipboard存在部分重合,但Google Currents并不提供基于社交媒体的内容,用户无法通过Google Currents获取新浪微博、Facebook、Twitter等内容,也无法获取《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时尚》杂志、《纽约时报》等主流资讯提供商的内容。而Flipboard用户则可以获取最为全面的网络内容和社交资讯。

  麦克麦丘表示,Flipboard不会遵循他人的足迹,而且已经给用户的阅读体验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他很高兴网络巨头谷歌会推出“效仿”产品,因为这是对Flipboard的最好肯定。谈到这里,一直崇拜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麦克麦丘说,“Flipboard只会遵循自己的想法,了解用户需求,打造最好的产品,这就够了”。这显然是受到乔布斯名言"遵从你的内心"(Follow Your Heart)的影响。

  谷歌曾经在2010年报价2亿美元收购Flipboard,但遭到了麦克麦丘的拒绝。麦克麦丘不愿意透露具体细节,但他表示,自己之前创办的两家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出售,所以更希望用心将Flipboard打造成一个伟大的产品;Flipboard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还有太多的努力空间去改进,未来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社交媒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只是刚刚上路。但麦克麦丘也坦承,谷歌是家伟大的公司,和Flipboard也存在合作,双方经常进行沟通会见。

参考资料: 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63307.html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36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王晓孝

最近更新:2011/12/10 13:59:29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