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其他类别 >> 米兰达法则

米兰达法则[编辑]


米兰达法则内容:

      你有权利保持沉默,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法庭上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请一位律师,如果你请不起的话,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

 

米兰达法则介绍

  美国大片很多这样的镜头:枪弹横飞,警察终于抓到犯罪嫌疑人。然后警察会对嫌犯说:"你可以保持沉默;你所说的话将作为法庭上不利于你的证据;你可以请律师在场;你如果无钱聘请律师,法庭将为你指定律师。"其实美国警察的这几句话,并不是那些个好莱坞大牌编剧凭空编出来,弄噱头随便说说的。这几句法言法语,叫做"米兰达法则"(又译"米兰达规则"、"米兰达宣告"、"米兰达誓言"、"米兰达权利"……)。这几句话,它后面隐藏着一个轰动全世界的惊天大案!

  在美国正式的司法史上,这个惊天案例叫做"米兰达判例"。

  1963 年3月3日,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美国南方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个有着许多犯罪前科,叫做欧内斯托·米兰达的23岁小伙子,身上青春的肾上腺激素如春潮汹涌,按照佛洛伊德老先生的说法,小伙子充满原始欲望的"本我",战胜了社会环境约束的"超我",犯罪心理蠢蠢欲动了。

  当天深夜,米兰达开着汽车四处寻找目标。终于,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一个刚从电影院下班回家的十八岁姑娘,被米兰达掳入车中。受害姑娘去警局报案,没等警察下手抓人,他自己送上门来。3月13日,米兰达偷了一位银行职员8美元,被投进警局。警方将3日的案件与此案并案侦查,找来受害人当场辨认。姑娘从几个犯罪嫌疑人中,一眼把米兰达指认出来。讯问中,米兰达对自己那一天的所有犯罪事实,全部供认不讳。

  当时虽然还不能像在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鉴定莱温斯基的裙子那样做DNA检验,但是同样相关证据的血型鉴定,也证明是米兰达无误。

  人证物证俱在,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证据链。可谓确实、充分。再加受害人是一名弱智姑娘,坏小子民愤极大。

  铁案如山。米兰达罪名涉嫌绑架、抢劫、强奸,被陪审团判定有罪,亚利桑那州刑事法院判处米兰达监禁30年。

  谁知事情节外生枝--有律师(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阿尔文·穆利。其实米兰达法则更应该叫做穆利法则。)给米兰达出馊主意。律师告诉米兰达,警察抓你的时候,按照"无罪推定"原则,你还是公民。所以你被抓的当时,只要法院判决没有下来,你就照样理所当然地依法享有美国公民的所有权利。穆利律师祭起了法宝,他搬出了至高无上的美国宪法。

  阿尔文·穆利律师援引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告诉米兰达:你有沉默权,而且警察也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只有小学文化的米兰达抓住了救命稻草。他据此向亚利桑那州最高法院上诉,法院维持原判。

  1966年,不再享受免费律师待遇的米兰达还不甘心,这一次他写了好几封信直接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诉亚利桑那州。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各有意见,投票表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投票结果是5票对4票,裁决米兰达胜诉。

  1966年6月1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开庭。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裁定:亚利桑那州刑事法院的判决违宪。米兰达自证其罪的供词无效,推翻原判决。同时宣布警方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内容主要就是"米兰达法则"那四条。

  于是,"米兰达法则"就诞生了。

  这一下,虽然米兰达本人鄙俗不足道,但是米兰达判例却霎时传遍了全世界,在美国更是家喻户晓,街谈巷议。

  此后警察可有了相当大的麻烦。哪怕费了多少事抓到的嫌犯,凡属警察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不管到了哪家法庭,法官统统放人,要么发回重审。这是因为美国人的法律体系中有一种不成文法,所谓不形成具体文本的法律。判例法就是不成文法中的一种。米兰达判例想当然地成为了美国各地按例一体通行的法律。

  警方甚感苦恼之余,为此专门给每个警察发了一张小卡片,装在上衣口袋里。卡片上印好抓住嫌犯后要说的话,就是我们从美国大片里经常听到的那几句话。警察在抓获现场,必须掏出卡片来念,对着犯罪嫌疑人履行告知义务。现在我们发现,美国警察用不着什么小卡片了,他们已经熟练地把这四条"米兰达法则"准确无误地背诵下来了。

  据说警方后来还是尝到了甜头,自从告知"米兰达法则"后,统计显示,治安形势趋于好转。九十年代后,美国各地的严重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治安状况一向最让人头疼的纽约市,居然下降了54%。警局内部刑讯暴力事件,更是减少了许多。

  事情到此好像结束了。但凤凰城警方怎么也不甘心轰动当年的那场案子,就落个师出无名的下场,让坏小子逍遥法外。他们重新取证,找来了米兰达的前女友霍夫曼,那天米兰达作案就是开着她的汽车。霍夫曼向警方作证:她在探视米兰达时,米兰达清楚地向她讲诉了作案的全部经过。她复诉的米兰达的作案过程,与受害人所诉细节完全一样。就这样警方的证据才算被法官采信了。

  1967年米兰达最终还是因为此案获罪,被判监禁20年。他故技重施,又向联邦最高法院喊冤,这次真的没用了。个中况味,只有狱中向隅的米兰达自己知道。

  五年后,米兰达提前假释。出狱后米兰达无以为生,想起了炒作自己当年轰动世界的名人效应,他模仿警方印制了"米兰达法则"小卡片,亲笔签上这起惊天案件的当事人--就是自己"米兰达"的大名,亲自上街四处兜售,盼望着无本万利。即使一张卡片卖两美元,甚至一美元,依然生意很清淡。凤凰城的人们对刚出狱"名声显赫"的米兰达,如敬鬼神而远之。可米兰达死后,同样一张小卡片,象凡高的画一样,身价陡涨,能卖到一万美元。这可是时乖命蹇的米兰达生前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呀。再说1976年,违反假释规定被收监的米兰达又出了狱,出狱后却住在自己哥哥家。 1976年1月31日,米兰达和家里人吵完架,一个人来到市中心一家廉价酒吧,排泄苦闷。心情不好的米兰达酒后与人斗殴,被寻仇返回来的对方,捅成重伤。米兰达在疾驶去医院的急救车上毙命。

  警察根据目击人指认,当天深夜,只抓到了一个为凶手提供凶器的帮凶。对这个最后一次发生的有关米兰达案件的涉案人,照例宣读了"米兰达法则",此人一声不吭。到了羁押期限,警方只得放人。凶手负案在逃,从此再无下落。不知是那天值勤的警察,一直在对给他们念紧箍咒的米兰达心存耿耿,还是什么别的重要主客观原因,反正是失去了当天的线索,警方束手无策。

  迄今为止,米兰达被杀,依然是一件悬案。就这样,米兰达孤魂苦主无告,至今还在暗地里,喋喋不休地对我们控诉着,一个很是黑色幽默的故事。他身前身后的所有戏份,反正怎么也宿命般逃不脱自己那个米兰达法则导演的干系。生前鼎盛荣耀,莫过于因为米兰达法则逃掉了三十年大狱,死后还是因为米兰达法则,却连杀害自己的凶手都找不着。这其中的戏剧性和讽刺性,真正比得上一部高成本制作的惊险曲折的好莱坞打斗大片了。

英文原文(完整版)

  Miranda Warnings: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d refuse to answer questions.

  Anything you do say may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the right to consult an attorney before speaking to the police and to have an attorney present during questioning now or in the future.

  If you cannot afford an attorney, one will be appointed for you before any questioning if you wish.

  If you decide to answer questions now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you will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stop answering at any time until you talk to an attorney.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your rights as I have explained them to you, are you will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中文译文(简短版)

  你有权利保持沉默,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法庭上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请一位律师,如果你请不起的话,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

编辑本段出乎意料的里程碑

  米兰达一案将成为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Earl Warren)领导的最高法院在保护被告权利方面所获成就的顶峰。在他的主持下,法庭不断削弱警察的权力,为了纠正司法制度中它所认为的不公正。

  甚至在1966年米兰达裁决之前,执法部门中的许多人就知道会有变化,而且会很快。1963年最高法院裁决所有刑事被告均有咨询权;一年后在上述裁决基础上,确认犯罪嫌疑人在警方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

  “我们当时意识到,我们的行动是在显微镜观测下进行的,”曾任探员的德布斯回忆说。“我记得在警察大学时就有人告诉我法律要有变化,要谨慎。可是,不用说,一上了街,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即使如此,很少人料到米兰达权利会规定这样全面的保护措施。首席法官亲自撰写了以5票对4票通过的裁决意见书。在意见书中,他对那时的警察手册提出了挑战。它指示讯问者“要控制和压倒讯问对象”,“讯问要果断坚定,决不手软”,有时可连续几天;它甚至指示“用计谋诱供。”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90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凌建军

最近更新:2011/12/12 2:30:06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