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编辑]
简介
豆瓣涉及的领域以个性的书评、影评和音乐评论为核心交流内容,以此形成一系列的推荐机制。同时,豆瓣网通过用户自我创造与分享内容,形成无数个具有共同话题的小圈子,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好友社区。目前,豆瓣主要通过用户点击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来获得收入。
概况
豆瓣不是菜,是一家Web2.0网站。
你经常对著书店里的绵绵不绝的封面发呆吗?或者头晕脑涨地从音像店的琳琅满目中逃出?宽带下载和网上购物降临之后,即使在最小的城镇,你的选择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这其中一定有你会喜爱的东西,但十有八九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擦肩而过。媒体让老少皆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电视的娱乐编辑和报纸的书评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们的帮助都不可能对所有人同样有效。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你的选择。
尽管豆瓣上评论的书籍、电影或音乐并不一定是当下最流行的时尚元素,但这些游离在畅销排行榜之外的非主流却吸引着数量庞大的小众群体。从2005年3月至今,豆瓣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几十万。
当越来越多的小众聚集在一起,豆瓣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清晰。豆瓣的用户体现在“精准”——目标寻求一致的客户形成了细分网络社区市场的最好基础。
自述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没有六百行的首页和跳动的最新专题。豆瓣的藏书甚至没有强加给你的“标准分类”。这里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和你一样的成员产生和决定。给评论一个“有用”,它的排位会自动上升;贴“我女儿的最爱”给一本书,它会在整个网站的标签分类中出现。豆瓣相信大众的力量,多数人的判断,和数字的智慧。通过网站幕后不断完善之中的算法,有序和有益的结构会从无数特异而可爱的个性中产生。
豆瓣网站的每个开发管理者也都是豆瓣每日的用户,分享着自己心爱的发现,也从你的参与中受益。 豆瓣网鼓励用户通过点击成员的名号或头像访问别人的个人主页,并充实自己的收藏或评论。这些是豆瓣上最重要和有益的内容。
指南
不同于供浏览的门户网站,豆瓣是一个鼓励你参与的社会性工具。你参与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记录、分享
使用豆瓣的第一步:用豆瓣各页面里的搜索栏查找你喜欢的书、电影或者音乐。
比如一本书,找到以后点击封面或者书名,就能看介绍、评论、讨论,还有正在读这本书的其他的人。点击“在读”或者“读过”按钮,你就收藏了这本书。别人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找到你了;点击“我来评论”,就可以发表评论。
通过最上面我读、我看、我听,你可以浏览自己添加的收藏。你也可以在收藏时添加标签,用自己的方式组织你的收藏。发现
你有一些收藏以后, 在我读、我看、我听里能看到豆瓣根据你的口味自动给出的推荐。你的收藏越多,豆瓣推荐会越准确。 (非法的除外)会友、交流
在豆瓣上任何地方看到别的成员,都可以点击名字或头像,去看她/他的简单介绍、收藏、推荐和发表过的评论。如果觉得这个人有意思,或者口味相投,可以点击“把他/她加入我的友邻”。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小圈子,点击最上面我的友邻,可以随时进去。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添加你自己的个人介绍或上传头像,还可以点击最上面的同城选择你常住的城市。想和别的用户就评论之外的话题进行交流,可以点击最上面的小组,加入或创建各种话题的小组。
发展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2005年4月9日,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2005年4月12日,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2005年4月14日,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2005年4月19日,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类似的书”。
★2005年4月20日,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2005年4月22日,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2005年4月25日,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2005年4月27日,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2005年5月23日,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2005年6月6日,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的一部分。
★2005年6月14日,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有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链接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2005年12月,豆瓣网英文版上线。
●到2005年12月,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组占90%。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员满100万。
2008年 8月15日,豆瓣广场上线。
2008年11月7日,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
2008年9月22日,站务论坛下线,新的帮助中心正式使用。
2009年1月14日,新版9点推出。
2009年6月3日约1:00至5:00,豆瓣关闭发布和回复功能。
2009年6月19日,豆瓣电台Beta版正式开始小规模公测。
2009年7月8日18:00,豆瓣关闭小组回复、日记回复、签名修改、小组设置修改、我说、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组被私密化。
2010年6月3日 关闭“我说”及图片上传功能,于两日后恢复。
2010年12月3日 关闭读书、电影、音乐词条下的“讨论区”功能。
2011年4月6日 恢复读书、电影、词条下的“讨论区”功能。
备注: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市场规模发展情况,循相关新闻报道整理;带★标志信息为网站功能服务发展情况,循网站站务网志整理。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