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编辑]
百科名片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通俗地讲是指在使用电脑上网时,不断跳出的窗口让自己的鼠标无所适从;有时电脑浏览器被莫名修改增加了许多工作条,当用户打开网页却变成不相干的奇怪画面,甚至是黄色广告。有些流氓软件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广告宣传,这些流氓软件不会影响用户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只不过在启动浏览器的时候会多弹出来一个网页,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起源和特点 “流氓软件”其实起源于国外的“Badware”一词,在著名的网站上,对“Badware”的定义为:是一种跟踪你上网行为并将你的个人信息反馈给“躲在阴暗处的”市场利益集团的软件,并且,他们可以通过该软件能够向你弹出广告。将“Badware”分为“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软件(malware)和欺骗性广告软件(deceptive adware)。国内互联网业界人士一般将该类软件称之为“流氓软件”,并归纳出间谍软件、行为纪录软件、浏览器劫持软件、搜索引擎劫持软件、广告软件、自动拨号软件、盗窃密码软件等。一般而言,这类软件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特征:一,强行或秘密侵入用户电脑,使其无法下载;二,强行弹出广告,以此获取商业利益;三,偷偷监视电脑用户上网行为,记录用户上网行为习惯,或窃取用户账号密码;四,强行劫持用户浏览器或搜索引擎,妨害用户浏览正常的网页。
背景
最早提出“流氓软件”概念的是国内最大的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公司。其一位负责人称,“流氓软件”的最大商业用途就是散布广告,并形成了整条灰色产业链:企业为增加注册用户、提高访问量或推销产品,向网络广告公司购买广告窗口流量,网络广告公司用自己控制的广告插件程序,在用户电脑中强行弹出广告窗口。而为了让广告插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用户电脑,大多数时候广告公司是通过联系热门免费共享软件的作者,以每次几分钱的价格把广告程序通过插件的形式捆绑到免费共享软件中,用户在下载安装这些免费共享软件时广告程序也就趁虚而入。
据称,网络广告的计费是按弹出次数进行的,使用“流氓软件”可以在用户根本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随意弹出广告,提高广告弹出次数,籍此提高广告收益。一个“装机量”大的广告插件公司,凭“流氓软件”月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困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流氓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类: 1.广告软件(Adware) 2.间谍软件(Spyware) 3.浏览器劫持 4.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5.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新发展
新的流氓软件可能并没有捆绑插件
新的流氓行为包括故意妨碍其他同类软件的使用
新的流氓软件强制使其安装到系统盘,用户没有选择权
新的流氓行为包括把自己的流氓行为说成是BUG,以来掩盖
新的流氓都精通心理学,把用户的心理研究的透透彻彻,并利用这种心理来做利于自己的事情
官方定义及特点
恶意软件(流氓软件)定义: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已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除外。 它具有如下特点: 强制安装: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软件的行为。 难以卸载:指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软件影响、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卸载后仍活动程序的行为。 浏览器劫持:指未经用户许可,修改用户浏览器或其他相关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的行为。 广告弹出: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的软件弹出广告的行为。 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恶意卸载: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未经用户许可,或误导、欺骗用户卸载非恶意软件的行为。 恶意捆绑:指在软件中捆绑已被认定为恶意软件的行为。 恶意安装: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强制在用户电脑里安装其它非附带的独立软件。 备注:强制安装到系统盘的软件也被称为流氓软件。 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治理行动
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于2005年6月召开了中国大陆首次防治流氓软件的研讨会。新浪、搜狐、网易、瑞星、江民等16家企业会后起草了《软件产品行为安全自律公约》。同时,国家已开始把对流氓软件的检测纳入到杀毒软件的检测标准之中。用一些软件如优化大师和一些可以做系统优化的软件来清除,一般不要装来历不明的软件,不要用小软件,除非你知道它对你的系统没有影响危害。使用一些浏览器的插件时要注意。对于active x控件不要随便装了。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