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互联网及网络营销人物 >> 埃里克施密特

埃里克施密特[编辑]


1个人发展

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他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执行官。他领导开发了Sun的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担任Novell董事会主席。

施密特来到Google的时候,公司只有200名员工,而且刚刚盈利。施密特是被风险投资家引荐给Google的,在此之前,他是Novell网络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两年多时间里。施密特使Google员工数量突破了一千人。他在 Novell 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发展。自加盟 Google 以后,埃里克便从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加强必要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发展;确保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保持优质水平。

埃里克·施密特

埃里克与拉里和谢尔盖一起共同负责 Google 的日常运作。身兼互联网战略家、企业家和重大技术的开发者的多重身份为一身,埃里克有着 20 年的成功经验,他在 Novell 公司的工作使其事业达到顶峰。Google是一个年轻而发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埃里克的丰富阅历能够完美地契合 Google的发展需要。 在就职于 Novell 公司之前, 埃里克是 Sun Microsystems, Inc.的首席技术官和公司行政主管。在此期间,他负责开发了Sun 独立于平台的编程技术Java,并确立了Sun的互联网软件战略。在1983年加入Sun之前,Eric是施乐帕洛阿图研究中心 (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 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并曾在贝尔实验室和Zilog任职。 埃里克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

2个人简介

*1979年,施密特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电子电气工程的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在1982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子工程暨计算机科学(EECS)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他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他同时亦是程序编译器lex的共同作者。 埃里克·施密特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执行官。他领导开发了Sun的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担任Novell董事会主席。 

*2001年,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从 Novell公司聘请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一职务,埃里克与拉里和谢尔盖一起共同负责 Google 的日常运作。自加盟 Google 以后,埃里克便从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加强必要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发展;确保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保持优质水平。Google是一个年轻而发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埃里克的丰富阅历能够完美地契合 Google的发展需要。在他的领导下,Google业绩继续高速增长,如今,Google已成此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

施密特是第一批以员工身份所获得股权而成亿万富翁的人(微软执行长史蒂夫·巴尔默是第一个达到此目标的人)。

在2006年 "世界富翁榜"排名上, 福布斯杂志把他排到129位。

施密特从2006 年8月开始在苹果公司董事会担任董事职务,直到2009年8月由于Google和苹果在多个核心领域的竞争越来激烈而辞职。

2010年01月,在被美国《新闻周刊》问及是否准备放弃中国市场时,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我们可能退出中国,也可能通过与中国协商,继续留在中国。[1]”

2010年4月,埃里克·施密特将CEO职务移交给拉里·佩奇,之后继续担任谷歌执行董事长。

3生平经历

1979年,施密特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电子电气工程的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在1982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取得电子工程暨计算机科学(EECS)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首先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IT业内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后者是电信业巨子贝尔的研发基地。他还在IT业的技术圣地施乐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他同时亦是程序编译器lex的共同作者。 埃里克·施密特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执行官。他领导开发了Sun的独立编程技术平台,将Java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他积极推行网络软件战略,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施密特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的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Novell重新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就在他离开的那个季度,Novell亏损1.42亿美元。出于对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议让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担任Novell董事会主席。

2001年,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从Novell公司聘请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一职务.埃里克与拉里和谢尔盖一起共同负责Google的日常运作。身兼互联网战略家、企业家和重大技术的开发者的多重身份为一身,埃里克有着20年的成功经验,他在Novell公司的工作使其事业达到顶峰。Google是一个年轻而发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业,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埃里克的丰富阅历能够完美地契合Google的发展需要。在他的领导下,Google业绩继续高速增长,股价突破500美元大关。如今,GOOGLE已成此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

施密特是第一批以员工身分所获得股权而成亿万富翁的人(微软执行长史蒂夫·巴尔默是第一个达到此目标的人)。

在2006年"世界富翁榜"排名上,福布斯杂志把他排到129位。

2008年谷歌董事会主席兼CEO埃里克·施密特被任命为华盛顿一智囊团新美洲基金(NewAmericaFoundation)的主席,施密特将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上任这份不拿薪水的工作。

2006年前,施密特和家人组建了私人的加利福尼亚基金,支持环保项目和能源循环利用技术。

2008年1月27日GoogleCEO施密特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手机互联网将是对互联网的再造,是对PC传奇的再造。它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很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问世。

4缔造Google

硅谷神话

埃里克·施密特

市值1200亿美元的Google公司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硅谷神话。造就这个神话的是“三驾马车”: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拉里·佩奇(LarryPage)以及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没有创始人就没有Google的搜索技术与独特的创新精神,而没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没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赚钱能力与重塑互联网格局的实力。

举足轻重的人

硅谷人对他的评价是:“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其经历之丰富,堪称业界老狐狸。”经历了贝尔实验室以及施乐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后,1983年,施密特迎来了他事业的新高峰,跳槽到SUN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和公司行政主管,负责开发SUN独立于平台的编程技术Java,将Java从公司的一个研发者的失意作品,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1997年他加入Novell公司任董事长兼CEO,很快将Novell重新打造成一个赢利公司,给予Novell第二次生命。

施密特说他清晰地记得2001年第一次与Google两个创始人见面时的情景:“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与我不尽相同。让人搞不清他们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远见,还是单纯天真。”当时Google是一家相当出色的搜索引擎技术公司,但除了出售技术,没有其他的盈利方式。而2001年正是“眼球经济”的衰退时期,施密特加入Google,他老道而颇具创新的头脑看到搜索与广告之间最和谐的联系,解决了Google在保持主页简明朴素的同时增加广告收入的难题,这就是Google目前最核心最成功的赚钱方式——AdWords文字广告,即在搜索结果右边附加相关广告。

挖掘潜能 

埃里克·施密特

施密特让Google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转变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挖掘出Google的巨大商业潜能。让Google有了400美元的天价股价、1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和越伸越远的业务触角,俨然已经开始威胁雅虎、微软、甚至eBay和一些电信运营商。尽管如此,施密特还是说,Google从其他同行身上吸取了两个教训: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Google所有的延伸业务开展都是以搜索为核心。”

Google的两个创始人在2001年拉施密特入伙时当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丰富经验与盈利能力,我们无从判断,他挑战微软的经验是否才是更深层的因素。不过,施密特加入Google后一直强调,“我们并没有和微软竞争。”被问及其他竞争对手时,也只表示“我只愿意谈Google”。

施密特很会把握自己的角色,绝不会出来抢两个创始人的风头。施密特说,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首席运营官,因为两名创始人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技术走向方面拥有否决权,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把Google和两位创始人最大程度地兑换成收入和利润。于是有人评论,业内大概只有施密特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学识和这样的经验,才能“镇住”这两个个性极强的技术天才。

Google中国

Google中国的启动仪式上,Google公司用自己的创意产品卫星地图搜寻到施密特的所在地,让笑容平和谦逊的他出场方式颇具看头。随后,Google又让完全不懂中文的施密特用中国的七巧板拼出“谷歌”二字。尽管有Google中国区两个负责人李开复与周韶宁在旁,埃里克表示不要任何帮助,坚持独立完成这个“高难度”的拼图游戏。

启动仪式后是少数媒体的采访时间。对话这样一位人物,每个记者都蓄谋已久,而施密特一直微笑着强调:“ladyfirst(女士优先)”。Google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在本报记者与施密特谈起Google以及搜索技术的未来时,他一脸招牌式的微笑,却说:“这我可不能告诉你。”几个细节让人看到这位神话人物的固执与严谨。

5再次起飞

Google能否再次高速成长,需要埃里克·施密特拿出飞行训练出的迅速反应能力和过去三十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丰厚经验。

“飞行训练相当有用。你必须学会迅速做出决策、接受命令,甚至清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命令。”在商场滚打近30年的埃里克·施密特清楚地知道,作为首席执行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施密特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施乐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从事研发工作,1983年他登上了职业第一个高峰——执掌SUN公司帅印,将失败的作品Java变成杀手锏。1997年又把Novell公司从巨亏重新打造成赢利公司。不过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Novell再次陷入泥潭,他选择了离开。

6秘密武器

寄望“云计算”

施密特的第一个杀手锏是“云计算”。“将信息存在互联网上,无论何时何地,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它”,施密特认为,依托“云计算”,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变得“在线”,个人生活、数字生活的信息可以迅速带到用户的身边,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和娱乐。这意味着一种新型在线的社区,一些新的模式的出现。

“就好比是人们都将钱存在银行一样,想用的时候随时去取。”施密特不时露出招牌式的微笑,并且笃定“云计算”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方向,表示谷歌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信息时代,PC然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一旦PC硬盘被破环,我们将束手无策。但是有了“云计算”之后,“云”会代替PC的存储和计算功能。“云”,即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上百万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是网格计算模型自然而然的进一步发展。”IDC分析师FrankGens认为。根据“云计算”的逻辑,今后的公司用不着购买或者租借价格昂贵的大型计算机,只要通过电脑、手机等接入“云”系统就可以迅速完成过去棘手缓慢的工作。

FrankGens表示,这一超级计算系统投入商业应用后,普通网民也将享受到更加快速的搜索服务。虽然‘云计算’仍处于初期阶段,特别是在那些企业应用发展的速度比用户热情发展速度慢的环境中。但它对于我们如何计算,甚至对于那些想要搭建系统和软件的人来说,意义是巨大的。

不过谷歌的“云计算”,将威胁其他IT巨头的“饭碗”,如微软、IBM、SUN、雅虎、亚马逊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那么,谷歌能否在这场围绕“云计算”的竞赛中获胜呢?

谷歌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近日谷歌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首先建立云计算合作项目,共同在中国培养相关人才,这一合作计划已于07年10月在全球开始启动。

“70-20-10”法则

施密特的第二个秘密武器是善于集中精力把优势产品做好。“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把精力撒向所有挣钱的 埃里克·施密特

产品,为在谷歌的核心业务和扩展服务之间寻求平衡,布林、佩奇和我采用了一个称为‘70-20-10’的法则。”施密特说,“我们把70%的努力花在核心业务上,也就是网页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这些产品仍然是维持公司财务健康的最大贡献者。”

但是无论在任何业务上,投入的资源越多,其回报率就会越低,所以将全部的资源都投入核心产品的做法并不可取。这就是谷歌为什么要将20%的资源投入其他领域,例如Gmail邮箱和谷歌桌面等。而剩下的10%则留作机动,让谷歌有创新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目前平衡战略背后的逻辑。”

公司创立之初,创始人没有急于上市,而是花几年时间完善商业价值观,坚信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等。这些简单但专注的原则使得谷歌重新改写了互联网的商业方式。也正是这些原则让谷歌从巨头林立的互联网世界脱颖而出。这些简单至极的价值原则使得谷歌从一个全新的基础和高度上定义了互联网的商业方式。

谷歌内部制定了10条价值观。而“不做恶,也能赚钱”(Youcanmakemoneywithoutdoingevil.)是其中的第6条。这条是指没有人能够购买更高的PageRank(网页排名)。用户信赖谷歌的客观公正性,任何短期利益都不能够构成破坏这种信任的理由。正是基于此,谷歌保持公正有效的搜索,从而最终获得了用户的喜爱。

同时,对商业价值观的坚持也是谷歌保持成功的法宝。在这点上,谷歌永远“不作恶”的原则,也被外界广泛尊敬。“作为媒体公司,必须保持中立的立场。”施密特说,“我非常赞同谷歌两位创始人布林和佩奇的‘不作恶’的商业价值观,以至于业界认为,谷歌对互联网产业以及整个商业社会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资本市场上庞大的市值,而是其在商业价值观上的建树。”

奉行集体决策

找到对的员工并利用他们的智慧执行集体决策,是施密特的第三个秘密武器。

施密特说,要预测公司成长最简单的指标,就是看我们每个星期招聘到什么样的人。在谷歌有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跟新招聘的员工面谈,如果委员会觉得不错,会把人选送给施密特做最后决定。这种查核流程,确保优秀的人才不会“落网”,“我一个星期花几个小时看上百封简历”“我们要搜集全世界的信息,提供给每一个人,为了这目标,我们想建立一家非常有创造力的公司,所以必须招募到能认同这目标的人,放手让他们创造新产品”。

在谷歌,员工每周可以花一天时间来从事个人项目研究,可以是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和产品,甚至可以跟谷歌现有的产品毫无关系。

当有了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施密特认为群体决策的流程正是谷歌带动创新的核心诀窍。这个方法来源于《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詹姆斯索罗维基写的《群众的智慧》(Thewisdomofcrowds),施密特自称受这本书的影响至深,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一大群人比一小群精英分子还更聪明,不论这群精英分子有多聪慧,前者更擅长解决问题,更能酝酿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决策,甚至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7生活低调

2006年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2006年度全球最有权力的31名风云人物。其中,除了苹果公司行政总裁乔布斯、“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夫妇、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等权力人物外,还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大腕”,他就是Google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

不过,虽然基于“地球人都知道”的工作成就,使埃里克·施密特早已声名远扬,但其本人却甚为低调,只剩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心境如此平和,实属难能可贵。 

技术专家转行经营

埃里克·施密特为搞技术出身,曾任职于美国齐格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前者是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设计公司),并在施乐PARC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工作。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后开始飞黄腾达,相继担任SUN首席技术官和CEO,逐步走上经营之路。虽然施密特是重要的编译器写作工具lex的合作者,但真正让他名扬天下的,Google。这位只拿1美元年薪的CEO,从年薪数百万美元的“金领”中脱颖而出,跨入富豪行列。2004年,他的身价达到15亿美元;2005年,又通过出售手中股票一次“落袋”9000万美元。在当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施密特位列129位,身价达48亿美元,令人咋舌。

埋头挣钱保持低调

2001年,当施密特被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选中担任CEO时,人们认为他将是个可怜的“道具”。因为彼时,佩奇和布林并不愿放弃对公司的完全控制。

但如今,最不友好的评价也不得不承认施密特是个“幸运儿”。因为他不但坐稳Google“三巨头”的位置,还挣到数十亿美元身家;不但自己赚钱,还让Google的股价长期居高攀不下。更何况他在Google的表现,表明他绝非一个傀儡。

埃里克·施密特

埋头挣钱,并保持低调,这是施密特的生存之道。刚上任GoogleCEO时他曾表示“Google从成立以来做得相当出色,公司成长极其迅速,已拥有各种搜索服务的最大市场份额。我不认为Google会有任何明显的战略改变。”

事实上,施密特经营Google最成功的莫过于网络广告模式。他力求保持独特的朴素风格,Google的页面上没有广告横幅、Flash动画,但其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网络广告。而在管理上保持低调的同时,施密特并不愿滥竽充数。“我花了6个月才理解Google是怎么运转的,现在我能描绘出来了。我想佩奇和布林将要改变管理方式了。”对待合作伙伴,施密特也尽量显得低调。“我不希望合作伙伴认为我们在跟他们竞争。”然而在他执政期间,Google的“手”越伸越长,似乎在进入每个领域。

审时度势“福将”本色

施密特是一个对收获感到惊奇,有感恩之心,也不失自信。

“许多聪明又勤奋、照规则做事的人,并不能拥有我财富的零头。”1999年,时任Novell首席执行官的他曾对《福布斯》杂志如是感慨,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并非因为出色而拥有这些财富,运气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施密特承认自己是一员“福将”。

的确,现在没人质疑Google已成为新时代的硅谷神话。造就这一神话的,包括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以及现任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如果说没有创始人,就没有Google的搜索技术与独特的创新精神,那么,没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没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赚钱能力,以及重塑互联网格局的实力。

施密特让Google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转变为向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他挖掘出Google的巨大商业潜能,使之拥有400美元的天价股价、1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和越伸越远的业务触角,俨然开始威胁雅虎、微软,甚至eBay和一些电信运营商。尽管如此,施密特还是表示,Google从同行身上吸取了两个教训: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Google所有的延伸业务开展,都是以搜索为核心。”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fCkSJodLEiTMdEIlCeoRbruTVNKzCzI7xU0Jakzfsi5-v0EtHMrLzHP_vo3uhlTw9NiPo849NoS-0hwm73KEna3WZasPV7oXQrYOyxgjtNIbwrfwwVOC-YmU20qtZUBPoUqhEe7iJNvBcy4NppMBq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76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陈颜

最近更新:2013/10/22 1:43:19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