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特色网站介绍 >> 豆瓣网

豆瓣网[编辑]


    豆瓣是一家Web2.0网站,豆瓣主要通过用户点击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来获得收入。它主要以书评和影评为特色,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这一模式拥有很高的粘性,并逐渐对网民购书、购碟产生影响。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营销的精确到达。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豆瓣盈利方式

  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和购物网站的合作。在豆瓣网提供的服务中,产品比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同时也和大学生教育培训主流媒体有相关合作。

 豆瓣简介

  豆瓣是一家Web2.0网站,豆瓣主要通过用户点击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来获得收入。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和购物网站的合作。在豆瓣网提供的服务中,产品比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同时也和大学生教育培训主流媒体有相关合作。

  从2005年3月至今,豆瓣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用户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为主。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豆瓣网

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 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作为一个社区,豆瓣不像通常社区网站为增加访问量而设的积分和升级系统,它通过用户的收藏和评价来“推测”,靠自动排位上升。

  可用性、操作性、人性化,是豆瓣坚持的三大原则。

豆瓣来历

  会对着书店里的绵绵不绝的封面发呆吗?或者头晕脑涨地从音像店的琳琅满目中逃出?豆瓣网

宽带下载和网上购物降临之后,即使在最小的城镇,你的选择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这其中一定有你会喜爱的东西,但十有八九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擦肩而过。媒体让老少咸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电视的娱乐编辑和报纸的书评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们的帮助都不可能对所有人同样有效。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 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成长经历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05/04/09 小组藏书功课开通。

  ★05/04/12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05/04/14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05/04/19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类似的书”。

  ★05/04/20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05/04/22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05/04/25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在豆瓣。

  ★05/04/27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05/05/23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05/06/06 “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的一部分。

  ★05/06/14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应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有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链接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2005年12月,豆瓣网英文版上线。

  ●到2005年12月,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到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到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组占90%。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员满100万。

  2008年 8月15日,豆瓣广场上线。

  11月7日,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

  9月22日,站务论坛下线,新的帮助中心正式使用。

  2009年 1月14日,新版9点推出。

  6月3日约1:00至5:00,豆瓣关闭发布和回复功能。

  6月19日,豆瓣电台Beta版正式开始小规模公测。

  7月8日18:00,豆瓣关闭小组回复、日记回复、签名修改、小组设置修改、我说、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组被私密化。

  2010年6月3日 关闭“我说”及图片上传功能,于两日后恢复。

豆瓣产品

网站思路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产品体验

  豆瓣是100%的动态网站。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不同的首页。动态、个性,这都是豆瓣带给用户的web2.0体验。

网站架构

  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这是豆瓣在用户网站使用指南中的对用户站内路径的指引,分别也可对应豆瓣导航的三大组成块: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

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

      三个首页页面架构相似:用户登陆前后一致,左上方是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一切豆瓣已有记录的相应类别的产品,这项是固定不变的。左下方是“豆瓣成员的近期好评”,是站内该类别最新产品评论的提取,显示5条,提取内容包括评论人图像、ID、被评论产品名、评论题目、部分评论内容、评论等级及回应数,根据用户投票是否“有用”而动态调整。

     右上方是豆瓣用户对该类别产品的标签汇总,提取了最多人数的36个。右下方三个类别各有不同,读书是“豆瓣在读最多的书 (top9)”,电影是“豆瓣电影排行 (top9)”,音乐是“最新增加的音乐/提供者”和“豆瓣最热音乐 (top9)”。上述所有项都是动态调整的。

     在用户登陆后,除了上述内容,用户可参与修改产品信息,类似WIKI的应用。用户不但可以看别人的意见,还可以对意见评价“有用”与否和跟帖,也可以进入该产品的论坛发帖或参与讨论,类似百度贴吧的应用。用户可以对产品标识自己“过、在、想”的状态把产品列入自己的收藏夹,可以对此标识不多于5个标签整理自己的收藏夹,也可以在五个评价级别中选择一个直接表述自己的态度。以上用户行为被网站记录,不但在“我的豆瓣”中体现,还进入到网站的数据库,透过豆瓣设定的计算模型,对网站的页面数据提取直接影响。

     该部分架构是资讯(相关产品)+功能服务+推荐(人和物),核心是资讯内容,关注点在“物”。在这里,豆瓣是一个文化产品资料库,不同于图书馆电子版一对多的开放分享,豆瓣由于开放给所有用户参与建设,因此是一个动态变化趋向完整的文化产品资料库,形成的是多对多的分享交流。正因为有交流元素的介入,所以豆瓣强调了参与建设信息的有用与否(评价和讨论),令贡献信息的私人性(BLOG元素)变得公众化(BBS和贴吧)。

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

  属于用户管理系统,登陆前跳转到注册页面,登陆后进入用户管理站内信息页面。

  我的豆瓣:页面左边是用户站内发布信息汇总,发表评论、回应评论、讨论话题从上而下分列。右边是功能服务管理区,包括产品搜索、个人主页链接、收藏夹链接(读、看、听)、交友链接(友邻和小组)、创建豆列(系列性推荐)、二手交换发布。

  我读、我看、我听:实质就是用户分别就读书、电影、音乐的收藏夹。三个页面架构一致,左边是产品状态区,从上到下分别是“在、想、过”,其中电影只有“想和过”两种状态设置,信息来自于用户之前在单一产品页面的标识动作。除了状态,用户可以标签的形式对收藏夹的产品做分类整理。页面右边是网站服务区,上边是产品搜索功能,下边是豆瓣根据用户过往站内行为(评价及收藏)对用户作出的相应产品推荐,一次6个,动态调整。

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

    同城 : 十个“直达链接”的城市页面架构一样,左上方是“我住在XXX”,用户点击后豆瓣就记录其为该城市居民,以后用户进入“同城”就直接进入该城市页面,想撤消状态就在该页面再按一次“搬家”。“我住在XXX”以下依次是“二手交换”和该城市读书、电影、音乐各十大排行。“二手交换”是豆瓣该城市居民发布的交换信息最新列表,排行则是根据该城市居民对产品评分动态调整,因此这个排行在各个城市/地区都有差异。右上方是“XXX新成员”,列出4个新加入该城市的居民,显示图像和名字,即时更新。下面依次是“XXX的成员喜欢去的小组”,列12个,显示图像、名称、人数,按人数降序排序,提取是从所有小组里随机,每15分钟更新一次。最下方是“最近发生”,,显示12项最新该城市用户对产品的标识,是即时变动的。

    小组: 用户登陆后,左上方是 “我参加的小组”,是用户所有参加小组的列表,显示图像、名称、人数。下面接着的是“我所在小组的最近话题”,是对用户所有参加小组新发话题的提取,最下面是“所有小组的最新话题”,与登陆前一致。

      右边页面在用户登陆后在原来页面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板块,搜索下增加了“创建一个新的小组”功能,用户只有加入一个小组后才有创建小组的权利,创建过程很简单,只需填写小组名称、介绍、标签(不超过5个)。再下面也是新增的“15分钟名组” ,是小组按豆瓣算法的随机提取,显示图像、名称、人数,按人数降序排序,每15分钟更新一次。

      单个小组页面功能有论坛、成员列表、小组收藏、成员常去的其他小组列表,成员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论坛讨论。

     友邻:该页面提供用户站内搜索和邀请(站外邮件邀请)功能,用户站内交友状态栏(已加和被加友邻)。网站推荐“人”的信息,包括即时性的网站新成员显示和豆瓣通过用户已有行为计算出的兴趣相仿用户——“豆瓣认为和你口味最像的”。这些用户列在豆瓣“我的友邻”页面右下角,用户可以详细浏览他们看过的书和电影,决定是否将其列为自己的友邻。一旦这些成员成为友邻,用户可以很方便了解到他们的动态信息:比如他们正在看的书、想看的书,添加的书评等。用户间的联系方式主要是通过“豆邮”,类似碰碰“小纸条”的站内信息交互方式。

优点

1.对用户的影响不止在线上,比如书籍的推荐,能看到的是一些书评、评分,然后自己觉得要不要去看,看完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再来评价、分享。
2.不致力于让用户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而是让用户觉得自己想要与人交流或者发表观点时,想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该”上了,就去上了。
3.以个人为核心,让用户自己点击喜欢,与自己的“豆友”相互推荐,或者通过技术手段网站来推荐给用户合适的书籍、电影等。让用户有极强的归属感和自主性,只要是有电影、书籍、音乐爱好的用户逛了一次就会常来,保证了用户的稳定性。
4.商业合作和用户体验区分的明显,用户所需的内容就是用户所需的内容,里面不含有商业合作的气息,到了该是商业合作的时候,用户也能看的出来那是纯粹的商业合作,不是在耍流氓似的插广告。
5.豆瓣小组的存在,使得爱好相同的人更容易相聚,而且用户质量很高,谈论的话题广泛,由此产生网站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粘合。
6.豆瓣的线上线下的活动,以及小组、小站活动推荐让现代人们不仅在网络世界,同样在现实世界有了群聚效应。
7.豆瓣FM解决了绝大多数用户听到某些歌都听起茧缺又不知道听啥的问题,设置了喜欢按钮,通过高技术的算法给用户推荐相同类型的歌曲。而且界面极其简单易用,傻瓜式操作。
8.界面简单清新,风格稳定。

缺点

1.网站上所有的点击都是直接跳转,而不是在另外一个标签中打开,一不小心就把网页给关掉了。
2.在小组中,回帖以后有人跟帖的提醒,若不刷新看不见提醒。

参考资料: 相关书籍
扩展阅读: 豆瓣网
相关词条:

优酷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753

编辑次数:4历史版本

创建者: 张欣

最近更新:2014/5/20 14:43:03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