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互联网工具及软件 >>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编辑]


简介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目前优秀的微博桌面客户端有微波炉、AIR微博(官方)、Wing微博。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网推出的微博服务,在全球使用最多的微博客的两家提供商分别为—美国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字母“V”,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目前新浪微博的邀请的重点转向了媒体工作者。

  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和手机短信、彩信发布140字以内的消息或上传图片,此外还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 目前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公众名人用户众多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色,目前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

  名人认证 新浪微博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字母“V”,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认证的人物主要是各行业的明星、企业高管和重要的新闻当事人等。

  企业认证 新浪为了方便企业在微博上进行宣传,会进行企业认证。与名人认证相同,经过企业认证后的用户名后也会加上一个字母“V”。不过,例如个人网站、粉丝团体和自发性民间团体不能进行认证。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包括NOKIA S60系统、iPhone OS、谷歌Android系统、Wiindows mobile系统)、SWISEN、MSN绑定等多种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每条微博字数限制为140字,提供插入单张图片、视频地址、音乐功能。

  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虎年伊始,百度百科也推出了“分享到新浪微博”的新功能。细心的科友可以发现,在百科词条页的下方,新增了“分享到新浪微博”的按钮。

  根据2010年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每天发博数超过2500万条,其中有38%来自于移动终端。每天发布微博数量超过两千五百万条,微博总数累计超过20亿条。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最受瞩目的微博运营商。

历史

诞生记

  2009年5月,新浪管理委员会成员还有一些高级主管,到成都开例行的战略会议。这种会议每年一次到两次,各部门都会到,讨论公司战略问题。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记得2009年5月和10月开了两次这样的会,他回忆说,那次会议上是曹国伟和新浪CFO余正钧第一次提出做微博产品的想法。

  彭少彬说:“当时也没有明确说一定要做微博,而是因为新浪一直在投资做互动类的产品。其实不论国内国外,都已经有一些非常清晰的路线,但怎样利用新浪自身的优势去做,才是当时战略讨论的一个关键。”当时曹国伟和余正钧提出的思路是怎样把新浪的优势更好地体现出来,他们认为微博虽然不同于SNS,但 Twitter本身具有媒体特性,这一点上和新浪的基因是一致的。

  彭少彬的回忆也得到了新浪副总裁、无线事业部总经理王高飞的确认,“当时我们就认为微博和新浪的基因其实正好搭上了”。王高飞及许多新浪高层至今都认为,“连接网页的Google和连接人的Facebook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设施,是‘道’的层面,而Twitter是‘术’的层面”。但新浪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就要搭上自己的基因。只要搭上了媒体的基因,“我们敢说在中国我们做不好,也不可能有别人能做好,因为我们就是做这个的”,王高飞肯定地说。

  曹国伟也不是一步就想到要往Twitter这条路走的。就像王高飞说的,新浪高层都意识到大方向其实是Facebook,但新浪当时不具备做大型SNS的技术和产品能力,所以中间肯定会有一些探索和波折。

  2009年决定做微博的时候,新浪当时已经做了应用比较丰富的SNS——新浪“朋友”。但这个到现在都很少有人知道的应用最终被曹国伟停掉了,连团队“推一推再决定”的动议都没同意。王高飞事后对记者说,“‘朋友’一开始就是Facebook路线, 后来曹国伟一直让改,改到最后已经有点接近微博的形态,类似于把Facebook的mini-feed功能单独拿出来做,传递名人的动态消息。但由于它不具备内容的承载性,他觉得这条路很难走通”。

  最后曹国伟决定不推“朋友”产品。“要知道在新浪这种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里,做出来了一款产品最后不上也是蛮少见的。”王高飞说。据一些离开新浪的员工的记录显示,2008年下半年,当时互动社区事业部总经理霍亮的团队最多的时候调集了新浪各大部门80%的工程师和美术设计师来做新浪“朋友”,应该算不小的人力投入。最后不上,相信从曹国伟到一些高层也都是有压力的,而中层自然也有不少不理解的声音。

  很难说今天的新浪是从哪一天开始转折的。如果从决定做微博算起,那已经是2009年7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分析,管理层明确了目标,下决心要做微博这个产品,由两年前进入新浪、时任桌面产品事业部主管的彭少彬主持开发。

  随后,互动社区事业部和桌面产品事业部合并,集中资源开发微博产品,不久互动社区事业部总经理霍亮离职。今年10月彭少彬被任命为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无线、运营两大部门积极配合微博事业部的工作,三部门负责人,包括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王高飞和彭少彬经常一起开会,彭少彬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主动召集大家。不过从曹国伟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微博的总负责实际上是曹国伟本人,他对《商业价值》记者说,“负责微博的只有一个部门,我是总负责人。”

  在新浪内部人的感觉中,这一次的大蜕变可能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起始时间点,因为不同位置的人意识到蜕变开始的时间点并不一样。曹国伟认为现在的局面是从2006年他出任CEO以来,成立互动社区事业部开始的。而陈彤、王高飞和彭少彬等新浪高管,可能由于各自分管的领域或专业视角不同而略有差异——他们有的认为是从名人博客开始的,有的认为是从未推广的SNS产品新浪“朋友”开始的,还有的认为是从2009年5月的成都战略会决定做微博开始的。

  但是,2009年8月28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的确赶上了一个中国互联网时代更迭中的绝佳时机。那个时间点正好是一个空白: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监管上遇到问题;搜狐当时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线——这并不奇怪,因为新浪都在担心微博可能只是一个有点小的机会;当时腾讯的微博产品“滔滔”几乎停滞。就在别家犹豫拿掉这个产品,或者只是作为自身平台的一个功能存在时,新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抓了一个空档。

  显然,时机的到来总是有偶然性的,但那前前后后的经验积累、产品试错、团队和文化建设、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才是决定变革成功的必然因素。

  新浪的媒体基因无疑在抓住微博机会的过程中给新浪“正确的前三步”打了底。新浪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媒介通道的引领者,而整个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实际上在重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链条,新浪客观上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媒介形态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新浪自身的博客产品上,比如逐渐多起来的博客内容上到新浪门户首页,越来越多的爆炸性消息来自社会化媒体。陈彤的“后门户时代”论也是基于此,即强调新浪必然要在媒介形态从割裂向社会化演进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只是陈彤讲出“后门户时代”的时候,新浪已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新浪的探索从2006年曹国伟上任CEO就开始了。王高飞回忆,当时曹国伟做了一个在新浪内部来说有点大的动作,即把博客从运营部剥离出来,放到新成立的互动社区事业部。众所周知,当时博客是通过运营部的编辑们一个个拉名人开博,一步步推起来的,是新浪颇有社会影响力的产品。但曹国伟和陈彤其实都认识到博客的Web2.0本质——博客不仅是私人的,也是公共媒体。博客上的发言会通过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力,博客其实是社会化媒体的组成部件。

  但当时的剥离还是在新浪内部多少造成一些震动和混乱,毕竟刚刚成立的互动社区事业部没有什么主打产品,而博客这一重要资源的导入才让这一部门变得有名有实。接下来做的事情是在互动社区事业部做试验,“保留节目”当然是给新纳入该部门的博客产品升级一些互动功能,也包括原有的一些桌面互联网产品,比如播客、邮箱等的改进。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创新节目在这里开始探索,比如后来被放弃的新浪“朋友”。

  “朋友”虽未被大众用户熟知,但新浪互动社区事业部也是曹国伟重点进行的一次探索。只不过当2009年初,研发部门将集中了相册、视频分享等几乎所有SNS网站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放在曹国伟面前时,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在他看来,互联网产品一定要是一个区隔明确和简单就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这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传播力很强的、能发展起来的东西”。可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新浪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能力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

  新浪“朋友”不是新浪内部第一个停掉的产品,所不同的是,以前都是经过了推广,后来发展势头不好自然被边缘化的。而“朋友”是曹国伟上任后主导的一个SNS方向的尝试,最终也是曹国伟决定“不要推广,直接放弃”的一个产品。

  但新浪“朋友”建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基础并没有被放弃。“没有新浪‘朋友’,微博也不可能不到两个月就上线。”王高飞说。这也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新浪微博的底层是基于SNS模式的关系底层,通过转发的信息可以追踪到每一个转发的用户,Twitter却是通过复制粘贴加“RT”标签转发,追踪用户存在困难。这点无疑给新浪微博增加了更大的社交网络的附加值,微博的成功也一下子改变了 “人们从来不登录账户看新浪”的习惯,算是新浪“朋友”SNS试错的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个公司的所有尝试最终都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建立来实现,新浪也不例外。新浪的黄金广告位永远不够,每季度上亿美元的收入中有8000多万美元来自广告收入,绝大部分是传统网页展示的品牌广告。过度依赖这种收入模式便是新浪传统门户模式最明显的问题。它一方面说明新浪的门户品牌优势,一方面也说明作为资讯门户的新闻模式势必要遵循上述路径演进。新浪进入“后门户时代”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而不是进或不进的问题。而当技术产品都已具备条件,又找到符合自身基因、能轻车熟路操作的切入点时,整个商业模式的构架条件实际上就差强有力的团队了。重新认识新浪

  在任何一家公司商业模式重构的大蜕变过程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这场曹国伟推动的“新”新浪变革中,处理好人的问题也是关键的一环。不过这里对人的问题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MBO(管理层收购),也包括人才调配等人力资源问题。

  最近几年在新浪工作过的员工都知道,论坛部调整、CTO更换、互动社区事业部和桌面事业部合并等都产生过人事震荡,彭少彬也只在新浪工作了两年多。曹国伟主导的数次SNS探索都在部门之间和人力资源层面造成过某种混乱,但这是任何公司的大蜕变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但外界显然更喜欢谈论新浪的MBO。曹国伟认为,新浪并不是一家依靠人治而成功的公司,任何公司的成功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成功。2009年9月,新浪先是宣布和分众传媒合并,接着是曹国伟主导新浪增发560万股普通股,由曹国伟和其他新浪高管共筹集1.8亿美元收购新浪9.41%的股权,曹国伟本人从职业经理人变身为新浪个人大股东。曹国伟当时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过,“江南春增持公司股份的想法给了我一些启发”,这个启发是“也许换个角色会不一样”。但可能也仅仅是启发,因为当时分众公司的境况和新浪并不一样。

  MBO在内部环境的确解决了一家公司从股东到代理人、从决策到行动、从业绩到激励的问题,但并非灵丹妙药。如果没有产业环境、产品布局和管理团队的配合,也就不会有新浪后来几步的胜利。MBO是走对的一步,但放在最终商业模式变革的视角下,只是其中的一环。曹国伟曾在MBO后对媒体说,一家公司是否是创始人主导,“会带来文化的不同,但它不是一个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从结果上看,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单是由机制、创始人决定的,而更是由它选择的模式决定的。模式非常好且进入的时机对,机制和人差一点,公司照样可以很成功”。上市10年的新浪已经从一家投资人主导的公司蜕变为商业模式主导的公司,而曹国伟谦虚而谨慎地将自己的角色置于这个公司的模式之内,而不是之外。

  至此,新浪大变革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确定,就欠东风——而东风也许就是2009年5-8月的空档期。这里面肯定有运气的因素,不过,最关键的是长期遭遇商业模式运行瓶颈的新浪,此时从机制到模式再到产品已经调整到位,所以才开始历史上第二次大的蜕变。

  今天回头去看,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新浪的变化:5年前的“老”新浪问自己的是“该赚的钱我都赚到没有”,因为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今天的“新”新浪开始问自己“什么钱是我应该赚的”,可能还要加一个“什么是留给别人赚的”。这正是商业模式重构的开始。

  5年前,你问新浪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它一定会说是搜狐、网易;今天再问新浪,可能就变成了腾讯的社区、人人网和开心网等。5年前,新浪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了中文互联网世界的第一大门户;而今天,新浪则提供给用户越来越多生产、传播内容的工具,并吸引第三方打造开放平台。

  5年前,新浪的黄金广告位不够,二三级页面卖不动,今天也未根本改变;但未来两年,新浪一定是按效果付费,是一个不同页面和产品都应该能够提供精准营销数据的平台。

  一句话:5年前,新浪把握赚钱机会;今天的新浪打造核心能力,投资未来。

  我们也由此应该对新浪有一些重新的认识:

  首先,四五年前的新浪并不是没有重视Web 2.0,而是新浪那时候自己不具备做大Web 2.0产品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核心能力。新浪博客的名人策略被认为是把2.0产品1.0化来做,这是新浪当时唯一的选择,现在看来这点对认识新浪微博开头的一两步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对曹国伟这个人也要重新认识。曹国伟其实并不像他给外界的CFO出身的CEO印象那样,他其实是一个对产品、运营和媒体都有完整理解的人,他也有对网络产品偏执的一面。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成功的变革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总是许多人相机抉择的结果,这里唯一的原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曹国伟在新浪做了10年职业经理人,也有许多当年的同路者离开新浪,最终曹国伟在去留抉择间选择了“换一个角色”留下来。在独立做出这一决定后,意外地获得了管理团队的热烈支持,因此增加了曹国伟把过去积累多年的商业智慧投入到新浪中的勇气,点燃了团队的激情,创造了变革所必须的上下一心的“人和” 条件。这多少有一些偶然性和很难把握的人性因素,也不乏曹国伟所说的“火候到了,所以感觉对了”的必然因素。

  所以,如果不是当时多组事件交织在一起产生了那样一个机会窗口,恐怕新浪微博再早两个月做,也不会有现在遥遥领先的局面。显然,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微博照耀下的“新”新浪。但这背后不是被一个优秀产品引爆的企业重生,而恰恰相反,是一个重生的企业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功能

  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界面(6张)

  转发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功能是对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户(也就是自己的粉丝),能看见这条微博,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关注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用户进行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即“粉丝”),那么该用户的所有更新内容就会同步出现在自己的微博首页上。关注的上限是2000人。 

  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这是基于中国用户习惯而设置的特殊功能,之后Yahoo Meme 和Google Buzz也都有了评论功能)

  搜索功能:用户可以用两个#号之间,插入某一话题。像这像,#某一话题XXX#,则发出的微博,可以点击这个,自动搜索微博上所有的包含有“某一话题XXX”的相关微博。可以展开讨论,实现信息的聚合。

  私信功能:用户可以点击私信,给新浪微博上任意的一个开放了私信端口的用户发送私信,这条私信将只被对方看到。实现私密的交流。

  新浪微博的产品特点:

  门槛低:每条不能超过140个字符,仅两条中文短信的长度,可以三言两语,现场记录、也可以发发感慨,晒晒心情

  随时随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

  快速传播:用户发布一条信息,他的所有粉丝能同步看到,还可以一键转发给自己的粉丝,实现裂变传播

  实时搜索: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其他微博用户在几秒前发布的信息,比传统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更有时效性,更鲜活

  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的按钮被添加到了百度百科词条的下面,用户可以直接分享词条到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特点

      新闻发布会

  新浪微博是独家信息发布的最好平台之一。新浪微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2009年9月4日11点17分,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同时发布了离职声明。随后 一个小时内,他多次利用新浪微博澄清外界传言;他的微博被博友大量转发和评论,同时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主要来源。

  2009年10月9日17时44分,《财经》新闻发言人张立晖,通过新浪微博率先宣布,连日来备受公众关注的《财经》原主编胡舒立已经递交辞职报告并获批准,同时有意接受中山大学邀请担任传播及设计学院院长。这条来自官方的确认信息,旋即被博友迅速转发,当天被各大媒体引用。

  目前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新闻发生地

  新闻发布会是发布信息的地方,而新闻发生地,则是指新浪微博本身的变动就是值得报道的新闻。这充分证明了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信息”。

  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在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已有 1.3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

  “微博云南”开设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 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 “边做边说”,才有主动。信息交互平台

  10月26日,《生活》月刊两名记者晏礼中和摄影师彭杨军在格尔木前往昆仑山玉虚峰的途中失踪。27日晚8点,《生活》月刊在利用其新浪微博账号发出求助信息,脖友随即进行了上千次的转发。10月28下午3 点24分,两名记者找到。

  10月30日凌晨,上海至北京航班乘客下飞机后,由于大厅锁门,被困廊桥,零点5 分网友毕胜在打机场服务电话无果后通过彩信发微博求救,零点13分,新浪编辑与机场服务人员联系并微博告知毕胜。零点15分,毕胜彩信更新微博称获救,感叹围脖力量无穷。

  11月6 日,京石高速进京方向大堵车。脖友杨紫陌家人被困路上。晚7点52分,她在微博上发出紧急求救, 询问道路何时畅通。网友老沉8 点零3分转发了这条信息,随后多人跟进转发评论提供帮助信息。8点30分,杨紫陌在微博上说,已告知家人下高速准备改乘火车。

  这证实了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信息展示创新平台

  国庆60周年,全球华人微博网友纷纷表达祝福。新浪微博制作了国庆祝福地图,国庆8天共呈现了2万余条祝福信息。祝福地图将时间、地点、内容三个维度统一 叠加在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呈现了微博产品的特点。微博平台与开发者

  在应用增值方面,新浪微博平台鼓励开发者开发游戏、团购、网络购物等多种服务,形式和付费方式类似于苹果的APPStore,根据开发者对产品的定位来定价,“允许免费应用,关键要看开发者的模式”,新浪微博平台与开发者将采用3:7的分成比例。

微博广告自主营销系统

  新浪微博平台的商业化将主要依靠广告自助及应用增值分成。其中,在广告方面,开发者可通过“广告自助营销系统”申请微广告,系统自动投放广告,平台会按照用户的活跃度以及广告曝光数为开发者支付相应的广告收入。“广告自主营销系统”正在内测中,计划月底推出,目前已有部分开发者在该系统上进行模拟的收费进程。他表示,目前也有许多广告商对微博平台感兴趣,希望能尽快投放广告,“但从我们的角度,想用平台型的方式慢慢实现广告收入,大概在明年会有不少广告在微博平台上呈现。”

新浪微博的机制

信息发布门槛极低

  ①每条微博不超过140 字,信息发布权利比其他产品都更加平等。

  ②微博内容不限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生活琐碎和宏大主题均可发布。

  因此,微博往往成为“第一个新闻发言人”。

  10月20日绵阳地震、11月5 日的西安地震,网友都及时做了报道,都快于传统媒体的报道。

  对此,央视主持人张羽11月22日在他的微博中评论说:在微博世界,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 个人都是发布者,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电视新闻信息在速度和广度上彻底OUT 了。

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新浪微博可以通过互联网、MSN 、客户端发布,更可以通过手机发布,实现了全息发布方式,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博友不仅可以上传文字,还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传播方式呈裂变

  新浪微播的传播路径:一个是“粉丝路径”。 A 发布信息后,A 的粉丝甲乙丙丁(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觉得A 的某条微博不错,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信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同时,甲的粉丝1234(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然后以此类推,实现极 速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事实上,这也算是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的一个实践。

信息交互简便快捷

  除了上面所述的关注和转发功能,新浪微博还有“评论功能”、“回复功能”、“私信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保证。有时一条有价值的、有 趣的信息往往会被转发上千次。

参考资料: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
扩展阅读: 网络营销能力秀微博:http://weibo.com/wm23 韩巧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qiaoyue0822 许玉林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yulinwb/profil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qwexuyulin
相关词条:

新浪博客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22

编辑次数:2历史版本

创建者: 许玉林

最近更新:2011/5/25 2:41:47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